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31页 |
1.2.1 航天器轨道控制推力器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特定推力方向的轨道控制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3 航天器的轨道动力学建模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2.4 轨道控制中的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2章 基于生成函数法的连续径向推力轨道机动 | 第33-50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径向推力相对运动模型 | 第34-36页 |
2.3 可控性分析及模型简化 | 第36-40页 |
2.3.1 可控性分析 | 第36-38页 |
2.3.2 径向推力模型简化 | 第38-40页 |
2.4 基于生成函数法的最优轨道机动问题的求解 | 第40-44页 |
2.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2.5.1 接近Itokawa小行星 | 第44-47页 |
2.5.2 接近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 | 第47-4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基于SDRE方法的无径向推力最优轨道控制 | 第50-77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考虑J_2摄动的无径向推力SDC相对运动模型 | 第51-56页 |
3.2.1 考虑J_2摄动的无径向推力相对运动方程 | 第51-54页 |
3.2.2 相对运动方程的SDC形式 | 第54-56页 |
3.3 终端状态为零的SDRE控制方法 | 第56-59页 |
3.3.1 状态依赖Riccati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56-57页 |
3.3.2 Riccati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析求解策略 | 第57-59页 |
3.4 终端状态不为零的SDRE控制方法 | 第59-62页 |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2-76页 |
3.5.1 终端状态为零的轨道交会仿真 | 第62-70页 |
3.5.2 终端状态非零的编队重构仿真 | 第70-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周向开关推力作用下的最优轨道交会 | 第77-102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周向推力燃料最优轨道交会模型 | 第78-79页 |
4.3 终端时间固定的最优轨道交会 | 第79-86页 |
4.3.1 最优性条件的推导 | 第80-82页 |
4.3.2 同伦法求解燃料最优控制问题 | 第82页 |
4.3.3 结合切换检测的变步长积分方法 | 第82-84页 |
4.3.4 打靶函数的解析偏导数 | 第84-86页 |
4.4 终端约束且终端时间自由的最优轨道交会 | 第86-91页 |
4.4.1 TPBVP的终端约束条件 | 第86-89页 |
4.4.2 打靶函数的解析偏导数 | 第89-91页 |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1-101页 |
4.5.1 终端时间固定的轨道交会仿真 | 第92-97页 |
4.5.2 终端约束且终端时间自由的轨道交会仿真 | 第97-10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5章 三维无径向推力条件下的最优轨道交会 | 第102-131页 |
5.1 引言 | 第102页 |
5.2 球坐标系下无径向推力作用的轨道运动方程 | 第102-105页 |
5.3 燃料最优性条件 | 第105-108页 |
5.4 考虑质量不变的能量最优到燃料最优同伦法 | 第108-115页 |
5.4.1 质量不变情况下的最优性条件 | 第108-109页 |
5.4.2 包含切换检测的变步长数值积分方法 | 第109-114页 |
5.4.3 打靶函数的解析偏导数 | 第114-115页 |
5.5 考虑质量变化的质量同伦法 | 第115-122页 |
5.5.1 质量变化情况下的燃料最优条件 | 第116-117页 |
5.5.2 包含切换检测的变步长数值积分方法 | 第117-120页 |
5.5.3 打靶函数的解析偏导数 | 第120-122页 |
5.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22-13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结论 | 第131-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个人简历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