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电催化分解水的发展与现状 | 第15-16页 |
1.3 阴极析氢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合金材料 | 第16-17页 |
1.3.2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7-18页 |
1.3.3 过渡金属磷化物 | 第18-19页 |
1.3.4 过渡金属硫化物 | 第19-20页 |
1.3.5 其它 | 第20页 |
1.4 阳极析氧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4.1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20-22页 |
1.4.2 过渡金属硫化物 | 第22页 |
1.4.3 过渡金属氢氧化物 | 第22-23页 |
1.4.4 其它 | 第23-24页 |
1.5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 | 第24页 |
1.6 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与创新点 | 第24-27页 |
1.6.1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4-25页 |
1.6.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1.6.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与表征技术 | 第27-35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7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31页 |
2.2.1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制备 | 第27-29页 |
2.2.2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3 过渡金属复合物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 催化电极的制备 | 第31页 |
2.3.1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 | 第31页 |
2.3.2 电极的制备 | 第31页 |
2.4 催化剂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2.4.1 循环伏安法测试(CV) | 第31页 |
2.4.2 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LSV) | 第31-32页 |
2.4.3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 第32页 |
2.4.4 交流阻抗测试(EIS) | 第32页 |
2.4.5 过电位(η)、塔菲尔曲线(Tafel)及双电层电容(C_(dl))的计算 | 第32-33页 |
2.5 催化剂物理测试与表征 | 第33-35页 |
2.5.1 X射线衍射能谱(XRD) | 第33页 |
2.5.2 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 | 第33页 |
2.5.3 N_2-吸脱附测试(BET) | 第33页 |
2.5.4 拉曼光谱(Raman) | 第33页 |
2.5.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5-5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3.3 不同组成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活性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3.3.1 Co-S/NSC、Ni-S/NSC、Fe-S/NSC硫化物活性对比 | 第35-36页 |
3.3.2 双金属硫化物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 Ni-Fe-S/NSC催化剂催化活性结果与讨论 | 第38-57页 |
3.4.1 不同Ni/Fe比例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8-44页 |
3.4.2 不同煅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3.4.3 Ni-Fe-S/NSC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与分析 | 第48-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9-71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4.3 Co-P系列催化剂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4.3.1 不同温度对Co-OPPh_3系列磷化物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4.3.2 不同温度对Co+OPPh_3系列磷化物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4.3.3 原料比例对Co+OPPh_3系列磷化物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63-66页 |
4.3.4 Co-P催化剂结构、组成与分析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五章 过渡金属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71-87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1页 |
5.3 ZIF-67@Co-OPPh_3系列复合催化剂结果与讨论 | 第71-86页 |
5.3.1 不同比例ZIF-67@Co-OPPh_3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1-74页 |
5.3.2 不同比例ZIF-67@Co-OPPh_3-600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4-76页 |
5.3.3 不同煅烧温度对ZIF-67@Co-OPPh_3复合物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6-81页 |
5.3.4 催化剂的结构、组成与分析 | 第81-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10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1-103页 |
附件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