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2.1 畸形波的定义 | 第16-17页 |
1.2.2 畸形波生成的机制 | 第17-18页 |
1.2.3 畸形波的模拟研究 | 第18-19页 |
1.2.4 畸形波与浮式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 | 第19-21页 |
1.2.5 波物非线性作用的处理方法研究 | 第21-22页 |
1.2.6 小结 | 第22-23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求解 | 第25-37页 |
2.1 数学模型 | 第25-28页 |
2.1.1 流体控制方程 | 第25-26页 |
2.1.2 结构控制方程 | 第26-27页 |
2.1.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27-28页 |
2.2 数值方法 | 第28-33页 |
2.2.1 求解域的离散 | 第28-29页 |
2.2.2 方程的离散 | 第29-31页 |
2.2.3 离散方程的求解 | 第31-33页 |
2.2.4 自由液面跟踪方法 | 第33页 |
2.3 流固耦合实现方法 | 第33-35页 |
2.3.1 双向流固耦合流程 | 第33-34页 |
2.3.2 流固耦合系统中的有限元方程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畸形波的数值模拟 | 第37-53页 |
3.1 不规则波浪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3.2 二维数值波浪水池 | 第39-41页 |
3.2.1 数值模型 | 第39-40页 |
3.2.2 阻尼源项 | 第40-41页 |
3.3 畸形波的二维数值模拟与分析 | 第41-48页 |
3.3.1 计算说明 | 第41页 |
3.3.2 畸形波生成、演化过程中的波浪形态变化 | 第41-45页 |
3.3.3 畸形波的改进模型 | 第45-48页 |
3.4 畸形波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48-51页 |
3.4.1 几何模型 | 第48-49页 |
3.4.2 边界条件及求解 | 第49页 |
3.4.3 波浪参数设置 | 第49页 |
3.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畸形波与二维浮式结构物相互作用 | 第53-73页 |
4.1 ANSYS流固耦合的实现过程 | 第53页 |
4.2 基本理论与假设 | 第53-54页 |
4.3 流固耦合数值方法验证 | 第54-56页 |
4.3.1 计算模型说明 | 第54页 |
4.3.2 计算结果 | 第54-56页 |
4.4 数值模拟分析 | 第56-71页 |
4.4.1 计算模型描述 | 第56页 |
4.4.2 计算工况设置 | 第56-59页 |
4.4.3 畸形波作用于半圆浮体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4.4.4 中横剖面特征对浮体运动响应的影响 | 第60-62页 |
4.4.5 型深、干舷高低对浮体运动响应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6 甲板室(上层建筑)对波物相互作用的的影响 | 第63-66页 |
4.4.7 抑制浮体漂移对甲板上浪的影响 | 第66-68页 |
4.4.8 浮体在水池中的放置地点对甲板上浪的影响 | 第68-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畸形波与三维浮式结构物相互作用 | 第73-89页 |
5.1 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73-76页 |
5.1.1 几何模型 | 第73-74页 |
5.1.2 边界条件及求解 | 第74页 |
5.1.3 坐标系及测量点布置 | 第74-76页 |
5.2 耦合模型的验证 | 第76-87页 |
5.2.1 完全固定 | 第76-79页 |
5.2.2 自由浮动 | 第79-84页 |
5.2.3 加强结构 | 第84-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总结 | 第89-90页 |
6.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详细摘要 | 第100-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