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1 审计风险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2 重大错报风险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理论基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16-21页 |
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2.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3 重大错报风险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地位 | 第18-19页 |
2.4 重大错报风险的内涵 | 第19-21页 |
3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现状和必要性 | 第21-24页 |
3.1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评估现状 | 第21-22页 |
3.2 规范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4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评估内容和方法 | 第24-32页 |
4.1 重大错报风险因素识别的内容 | 第24-27页 |
4.1.1 了解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 第24-25页 |
4.1.2 了解被审企业的性质 | 第25页 |
4.1.3 了解被审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 第25页 |
4.1.4 了解被审企业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 第25-26页 |
4.1.5 了解被审企业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 第26页 |
4.1.6 了解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 | 第26-27页 |
4.2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27-28页 |
4.3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内容 | 第28-29页 |
4.4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方法 | 第29-32页 |
5 案例分析——以H公司为例 | 第32-51页 |
5.1 H公司简介 | 第32页 |
5.2 重大错报风险因素的识别 | 第32-47页 |
5.2.1 了解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 第32-38页 |
5.2.2 了解H公司的性质 | 第38-40页 |
5.2.3 了解H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 第40-41页 |
5.2.4 了解H公司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验风险 | 第41-42页 |
5.2.5 了解H公司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 第42-43页 |
5.2.6 了解H公司企业层面内部控制 | 第43-47页 |
5.3 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 第47-51页 |
6 建议与展望 | 第51-55页 |
6.1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改进措施 | 第51-53页 |
6.1.1 逐步建立并完善信息数据库 | 第51-52页 |
6.1.2 设置风险评估部门 | 第52页 |
6.1.3 科学搭配项目组成员 | 第52-53页 |
6.2 注册会计师提升综合能力 | 第53-54页 |
6.2.1 扩大知识储备 | 第53页 |
6.2.2 引入“研究型”审计 | 第53页 |
6.2.3 树立正确意识 | 第53-54页 |
6.3 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