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发机半线圈及其模具快速设计与加工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1.2.1 汽发机半线圈设计现状 | 第12-15页 |
| 1.2.2 汽发机半线圈模具设计现状 | 第15页 |
| 1.2.3 汽发机半线圈模具加工现状 | 第15-16页 |
| 1.2.4 快速设计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 1.3 论文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 第2章 汽发机半线圈设计技术研究 | 第21-41页 |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 2.2 锥体上空间缠绕渐开线 | 第22-30页 |
| 2.2.1 渐开线解析方程 | 第22-23页 |
| 2.2.2 锥面上空间渐开线设计方法 | 第23-26页 |
| 2.2.3 汽发机半线圈空间渐开线生成法 | 第26-30页 |
| 2.3 汽发机半线圈设计方法 | 第30-37页 |
| 2.3.1 汽发机半线圈设计要求 | 第30页 |
| 2.3.2 汽发机半线圈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 2.3.3 汽发机半线圈中心线结构 | 第31-32页 |
| 2.3.4 汽发机半线圈零件设计 | 第32-37页 |
| 2.4 汽发机半线圈设计质量检查 | 第37-40页 |
| 2.4.1 汽发机半线圈端部中心线一致性检查 | 第37-38页 |
| 2.4.2 汽发机半线圈渐开线位置检查 | 第38-39页 |
| 2.4.3 汽发机半线圈截面等厚检查 | 第39-4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汽发机半线圈模具快速设计研究 | 第41-56页 |
| 3.1 引言 | 第41页 |
| 3.2 汽发机半线圈模具快速设计实现分析 | 第41-43页 |
| 3.2.1 汽发机半线圈模具设计过程分析 | 第41-42页 |
| 3.2.2 汽发机半线圈模具快速设计流程 | 第42-43页 |
| 3.3 基于语义的半线圈模具构件对象提取 | 第43-45页 |
| 3.4 汽发机半线圈的骨架及参数化的建立 | 第45-48页 |
| 3.5 汽发机半线圈模具基于模板的快速设计 | 第48-55页 |
| 3.5.1 基于零件模板的快速设计方法 | 第49-52页 |
| 3.5.2 基于装配体模板的快速重用方法 | 第52-54页 |
| 3.5.3 模具设计中基于模板的快速出图方法 | 第54-5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4章 汽发机半线圈模具的数控加工研究 | 第56-66页 |
| 4.1 引言 | 第56页 |
| 4.2 半线圈模具装配定位的数控加工方法 | 第56-61页 |
| 4.2.1 传统半线圈定位方法 | 第56-57页 |
| 4.2.2 划线样板数控加工 | 第57-59页 |
| 4.2.3 锥体划线数控加工 | 第59-61页 |
| 4.3 半线圈模具数控加工示例 | 第61-65页 |
| 4.3.1 半线圈模具加工分析 | 第61-63页 |
| 4.3.2 半线圈模具数控仿真实现 | 第63-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