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问题的缘起与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问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1.2 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 第11-14页 |
1.2.1 当代城市雕塑 | 第11-12页 |
1.2.2 装置化 | 第12-13页 |
1.2.3 审美转变 | 第13-14页 |
1.3 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当代语境下的城市雕塑装置化现状 | 第16-32页 |
2.1 城市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展 | 第16-20页 |
2.1.1 城市雕塑的发展 | 第16-18页 |
2.1.2 装置艺术的发展 | 第18-20页 |
2.2 当代城市雕塑装置化的发展现象 | 第20-32页 |
2.2.1 “集成”代替了“塑造” | 第20-24页 |
2.2.2 材料本身的意义代替了造型的意义 | 第24-28页 |
2.2.3 观念语言成为创作的手段 | 第28-32页 |
第三章 以现成品为塑造形式的城市雕塑装置化的审美特征 | 第32-38页 |
3.1 既不“雕”也不“塑” | 第32-34页 |
3.2 现成品生活意象的“错位” | 第34-35页 |
3.3 城市雕塑空间与装置重叠 | 第35-38页 |
第四章 以材料多元为媒介的城市雕塑装置化的审美特征 | 第38-52页 |
4.1 当代城市雕塑材料目的化 | 第38-41页 |
4.2 “经典性”城市雕塑材料被装置所使用 | 第41-42页 |
4.3 当代城市雕塑材料多样化 | 第42-52页 |
第五章 以观念为表现手段的城市雕塑装置化的审美特征 | 第52-60页 |
5.1 当代城市雕塑生活化 | 第53-56页 |
5.2 评论家“自圆其说” | 第56-60页 |
第六章 当代城市雕塑装置化的审美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启示 | 第60-66页 |
6.1 当代城市雕塑装置化的审美特征形成的原因 | 第60-61页 |
6.2 创新应在保持雕塑本体语言的前提下进行 | 第61-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