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就业平台用户粘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页
    1.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20-21页
    1.4 可能的创新点第21页
    1.5 本章小节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22-36页
    2.1 大数据相关研究第22-24页
        2.1.1 大数据的概念第22-23页
        2.1.2 大数据支持第23-24页
    2.2 个性化服务相关理论第24-27页
        2.2.1 个性化服务的概念第24-25页
        2.2.2 个性化服务的维度第25-27页
    2.3 用户动机相关研究第27-28页
        2.3.1 用户动机的概念第27页
        2.3.2 用户动机的分类第27-28页
    2.4 粘性的文献综述第28-35页
        2.4.1 粘性的概念与内涵第28-32页
        2.4.2 粘性的测量标准第32-33页
        2.4.3 粘性的影响因素第33-35页
        2.4.4 研究评述第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就业平台的相关研究及发展现状第36-42页
    3.1 就业平台的相关概述第36-38页
        3.1.1 就业平台的概念第36-37页
        3.1.2 就业平台的研究现状第37页
        3.1.3 就业平台的发展及演进第37-38页
    3.2 就业平台的类型第38-40页
        3.2.1 国外典型就业平台第38-39页
        3.2.2 国内典型就业平台第39-40页
    3.3 就业平台的大数据环境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第42-55页
    4.1 相关的理论基础第42-47页
        4.1.1 整合模型理论基础:“刺激-机体-反应”模型第42-43页
        4.1.2 网站因素:信息系统成功理论第43-44页
        4.1.3 用户心理因素:技术采纳理论第44-47页
    4.2 模型构建思路与变量定义第47-50页
        4.2.1 本研究模型构建思路第47-48页
        4.2.2 研究变量定义第48-50页
    4.3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50-54页
        4.3.1 个性化服务与用户粘性第50-51页
        4.3.2 个性化服务与用户动机第51-52页
        4.3.3 用户动机与用户粘性第52-53页
        4.3.4 大数据支持的调节作用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第55-60页
    5.1 量表设计第55-58页
        5.1.1 个性化服务第55-56页
        5.1.2 用户动机第56-57页
        5.1.3 用户粘性第57页
        5.1.4 大数据支持第57-58页
    5.2 问卷设计过程第58-59页
        5.2.1 初始问卷设计第58-59页
        5.2.2 问卷预调查第59页
    5.3 数据收集情况第59页
    5.4 本章小节第59-60页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第60-70页
    6.1 样本描述性分析第60页
    6.2 信度和效度检验第60-66页
        6.2.1 指标选取第60-61页
        6.2.2 信度检验第61-63页
        6.2.3 效度检验第63-66页
    6.3 研究假设检验第66-69页
        6.3.1 相关关系分析第66页
        6.3.2 假设检验第66-69页
    6.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七章 结果讨论与启示第70-76页
    7.1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第70页
    7.2 结果讨论第70-74页
        7.2.1 个性化服务与用户粘性的关系讨论第70-71页
        7.2.2 个性化服务、用户动机与用户粘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讨论第71-73页
        7.2.3 大数据支持的调节作用的讨论第73-74页
    7.3 管理启示第74-75页
    7.4 本章小节第75-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91页
致谢第91-93页
附录第93-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李蒸教育思想研究
下一篇:新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