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 第10-11页 |
(一)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育价值 | 第10页 |
(二) “数与代数’领域的数学价值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外教材比较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 国内教材比较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教材编写理念的比较分析——以华师版和苏科版为例 | 第16-23页 |
一、苏科版教材体现《标准》的编写理念 | 第16-18页 |
(一)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 第16页 |
(二)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 第16-17页 |
(三) 数学学习要注重过程 | 第17-18页 |
(四) 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 | 第18页 |
二、华师版教材体现《标准》的编写理念 | 第18-20页 |
(一)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第18-19页 |
(二) 华师版教材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整体的把握 | 第19页 |
(三) 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 第19-20页 |
(四) 体现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 第20页 |
三、两版本数学实验教科书体现《标准》的基本理念比较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以华师版和苏科版为例 | 第23-41页 |
一、素材选取的比较 | 第23-26页 |
(一) 苏科版教科书素材的选取 | 第23-24页 |
(二) 华师版素材的选取 | 第24-25页 |
(三) 素材选取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二、内容特色的比较 | 第26页 |
三、相应知识点的比较分析 | 第26-41页 |
(一) 华师版与苏科版“数与代数”具体知识点分布分析 | 第26-29页 |
(二) 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29-41页 |
第三章 教材部分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分析——以华师版和苏科版为例 | 第41-50页 |
一、教材结构的比较 | 第41-42页 |
二、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 第42-50页 |
(一) 概念引入的呈现 | 第42-43页 |
(二) 概念表述的呈现 | 第43-44页 |
(三) 反馈练习的呈现 | 第44-45页 |
(四) 例题、习题的呈现 | 第45-50页 |
第四章 教材使用的建议 | 第50-56页 |
一、教材使用情况的比较总结 | 第50-51页 |
二、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 第51-53页 |
(一) 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 第52页 |
(二) 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 第52-53页 |
(三) 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 第53页 |
三、改进教材编写的策略 | 第53-56页 |
(一) 两版本教材的优点 | 第53-54页 |
(二) 两版本教材的不足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