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特种加工机床及其加工论文--光能加工设备及其加工论文

基于Incone1718的高沉积率激光金属沉积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1-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33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激光金属沉积技术基本原理、应用及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8-26页
        1.2.1 激光金属沉积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8-19页
        1.2.2 激光金属沉积技术的实际应用第19-21页
        1.2.3 激光金属沉积技术的研究概况第21-26页
    1.3 镍基超级合金IN718 材料特性及其应用第26-28页
        1.3.1 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第26-27页
        1.3.2 Inconel 718 材料应用范围第27-28页
    1.4 基于IN718 的激光金属沉积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1.4.1 研究现状第28-30页
        1.4.2 存在的问题第30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30-33页
第2章 高沉积率LMD系统研究开发第33-49页
    2.1 引言第33-35页
    2.2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第35-36页
        2.2.1 提高LMD工艺沉积率的途径分析第35-36页
        2.2.2 高沉积率LMD工艺的系统需求第36页
    2.3 送粉分系统研发第36-41页
        2.3.1 高沉积率LMD粉末喷头的研发第36-39页
        2.3.2 快速全自动粉末开关第39-40页
        2.3.3 送粉分系统的集成第40-41页
    2.4 激光分系统研发第41-43页
        2.4.1 可变焦光学系统第41-42页
        2.4.2 超高功率二极管激光器第42页
        2.4.3 激光分系统集成第42-43页
    2.5 系统的其它关键组成第43-44页
    2.6 高沉积率LMD系统的集成第44-46页
    2.7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3章 系统特性表征及材料特性研究第49-71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送粉分系统喷粉特性表征研究第50-56页
        3.2.1 送粉分系统喷粉特性研究分析方法第50-52页
        3.2.2 任意横截面面粉末颗粒的密度分布第52-54页
        3.2.3 工作面上粉末颗粒的密度分布情况第54-56页
    3.3 激光分系统激光输出特性表征研究第56-61页
        3.3.1 激光有效输出功率的标校方法第56-58页
        3.3.2 激光的焦散曲线及工作面激光能量分布分析原理第58-59页
        3.3.3 激光光学系统原始出射光的焦散曲线及焦点处能量分布第59-60页
        3.3.4 变焦后激光光学系统的焦散曲线及工作面激光能量分布第60-61页
    3.4 工艺气体的标校及工作区域附近的气体环境研究第61-65页
        3.4.1 工艺气体流量的标校方法第61-64页
        3.4.2 工作区域附近的氧含量分析方法第64-65页
    3.5 粉末材料的理化特性分析研究第65-70页
        3.5.1 粉末的化学元素组成百分比分析方法第65-66页
        3.5.2 粉末的孔隙率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第66-67页
        3.5.3 粉末形态学特征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第67-70页
    3.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高沉积率LMD工艺研究第71-99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工艺气体流量值的确定第72-73页
        4.2.1 送粉气流量的确定第72-73页
        4.2.2 保护气流量的确定第73页
    4.3 LMD工艺参数间数学关系模型的建立第73-78页
        4.3.1 模型的假设条件第73页
        4.3.2 数学关系模型的推导第73-76页
        4.3.3 模型验证第76-78页
    4.4 基于EMD和EAD的工艺窗口第78-82页
        4.4.1 能量质量密度EMD第79-80页
        4.4.2 能量面密度EAD第80-81页
        4.4.3 工艺窗口的形式第81-82页
    4.5 目标沉积率为 2kg/h的高沉积率LMD工艺窗口第82-90页
        4.5.1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案第82-86页
        4.5.2 工艺窗口的边界值第86-88页
        4.5.3 工艺窗口的有效性验证第88-90页
    4.6 目标沉积率为 5kg/h的高沉积率LMD工艺窗口第90-97页
        4.6.1 实验方案及材料第90-93页
        4.6.2 工艺窗口的边界值第93-96页
        4.6.3 工艺窗口的有效性验证第96-97页
    4.7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5章 成型特性及工艺特性控制研究第99-119页
    5.1 引言第99-100页
    5.2 材料及实验设计第100-105页
        5.2.1 粉末材料的理化特性第100-103页
        5.2.2 实验设计及研究分析方法第103-105页
    5.3 镀层孔隙率的控制研究第105-109页
        5.3.1 激光有效输出功率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分析第105-106页
        5.3.2 扫描速度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第106-108页
        5.3.3 送粉量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第108-109页
    5.4 镀层几何形状控制研究第109-113页
        5.4.1 激光功率对镀层几何形状的影响第109-110页
        5.4.2 扫描速度对镀层几何形状的影响第110-111页
        5.4.3 送粉量对镀层几何形状的影响第111-112页
        5.4.4 高沉积率LMD几何形态控制图第112-113页
    5.5 LMD沉积率及粉末效率的控制研究第113-117页
        5.5.1 激光功率对LMD工艺沉积率的影响第113-115页
        5.5.2 扫描速度对LMD工艺沉积率的影响第115-116页
        5.5.3 送粉量对LMD工艺沉积率的影响第116-117页
    5.6 本章小节第117-119页
第6章 材料孔隙率控制方法研究与分析第119-141页
    6.1 引言第119-121页
    6.2 干燥处理对材料孔隙率的影响研究第121-125页
        6.2.1 粉末干燥处理对工艺影响分析第121页
        6.2.2 材料的理化特性及实验设计第121-124页
        6.2.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124-125页
    6.3 粉末颗粒标称尺度对材料孔隙率的影响研究第125-130页
        6.3.1 粉末颗粒标称尺度对材料孔隙率影响分析第125-126页
        6.3.2 材料理化特性及实验设计第126-129页
        6.3.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129-130页
    6.4 粉末颗粒圆度对材料孔隙率的影响研究第130-134页
        6.4.1 粉末颗粒圆度对孔隙率影响分析第130页
        6.4.2 材料理化特性及实验设计第130-133页
        6.4.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133-134页
    6.5 保护气强度对材料孔隙率的影响研究第134-138页
        6.5.1 保护气强度对孔隙率影响分析第134页
        6.5.2 材料理化特性及实验设计第134-137页
        6.5.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137-138页
    6.6 本章小结第138-141页
第7章 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第141-161页
    7.1 引言第141页
    7.2 力学测试式样的制备第141-146页
        7.2.1 粉末材料的理化特性第141-144页
        7.2.2 拉伸试样的制备第144-146页
    7.3 沉积态材料的微观结构第146-153页
        7.3.1 沉积态材料的柱状晶生长特性第146-148页
        7.3.2 沉积态材料的柱状晶的亚结构第148-150页
        7.3.3 沉积态材料枝晶间的元素偏析第150-153页
    7.4 热处理后材料的微观结构第153-156页
        7.4.1 IN718 材料的热处理方法第153-154页
        7.4.2 热处理后材料的微观结构第154-155页
        7.4.3 热处理后材料的相分析第155-156页
    7.5 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56-159页
        7.5.1 材料的硬度分析第156-157页
        7.5.2 材料的抗拉伸性能第157-158页
        7.5.3 材料的延展性第158-159页
    7.6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第8章 论文总结第161-167页
    8.1 全文总结第161-164页
    8.2 创新与贡献第164-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7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77-179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79-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光学镜面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