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革命统一战线论文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特点及其当代启迪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2-17页
    1.1 选题依据第12-13页
        1.1.1 理论依据第12页
        1.1.2 现实依据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论文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论文研究方法第16页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第17-26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第17-20页
        2.1.1 无产阶级要实现解放自身,首先得肩负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第17-18页
        2.1.2 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和社会力量,形成广泛的联盟第18页
        2.1.3 无产阶级要在斗争中加强自身的团结和统一第18-19页
        2.1.4 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第19-20页
        2.1.5 无产阶级要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第20页
    2.2 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第20-24页
        2.2.1 关于领导权的问题第20-21页
        2.2.2 对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重新认识第21-22页
        2.2.3 最广泛的阶级基础和联盟第22-23页
        2.2.4 两个战场的斗争第23页
        2.2.5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第23-24页
    2.3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24-26页
        2.3.1 为什么必须建立统一战线第24页
        2.3.2 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确立与发展第24-26页
第3章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特点第26-36页
    3.1 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内容第26-31页
        3.1.1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第26-27页
        3.1.2 认清敌人和朋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第27页
        3.1.3 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第27-28页
        3.1.4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第28-29页
        3.1.5 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策略原则第29-30页
        3.1.6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第30-31页
    3.2 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特点第31-36页
        3.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第31页
        3.2.2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第31-32页
        3.2.3 坚持阶级分析,强调社会的基本矛盾第32-33页
        3.2.4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第33页
        3.2.5 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制定路线和方针第33-34页
        3.2.6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第34-36页
第4章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促进新时期的统战工作第36-54页
    4.1 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时代背景与目标第36-38页
        4.1.1 新时期的基本国情第36页
        4.1.2 新时期的宏伟目标第36-37页
        4.1.3 新时期统战工作的作用地位第37-38页
    4.2 加强和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第38-40页
        4.2.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38-39页
        4.2.2 以“中国梦”深化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第39-40页
    4.3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第40-43页
        4.3.1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40-42页
        4.3.2 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形式第42-43页
    4.4 重视社会阶级分层,扩大统一战线的基础第43-44页
        4.4.1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43-44页
        4.4.2 扩大统一战线的基础第44页
    4.5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求最大公约数第44-54页
        4.5.1 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第45-46页
        4.5.2 协调各种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第46-49页
        4.5.3 重视宗教问题,促进民族大繁荣第49-51页
        4.5.4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第51-54页
结论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下一篇:胜利森诺工程公司员工培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