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无机化学工业论文--氯碱工业论文

氯碱厂电解装置废气处理的工艺技术改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国内外氯碱化工行业现状第15-16页
    1.2 化工废气第16-19页
        1.2.1 化工废气定义第16页
        1.2.2 化工废气的分类第16-17页
        1.2.3 化工废气来源第17-19页
    1.3 化工废气的处理技术第19-21页
        1.3.1 物理-化学法第20-21页
        1.3.2 生物法第21页
    1.4 化工废气排放量计算第21-23页
        1.4.1 有组织废气排放量的计算第22页
        1.4.2 无组织废气的计算第22-23页
    1.5 氯碱工业废气简介第23-25页
        1.5.1 氯碱工业废气种类及来源第23-24页
        1.5.2 氯碱工业废气处理技术第24-25页
    1.6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关于工厂废气的排放限值规定第25-26页
    1.7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6-29页
        1.7.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页
        1.7.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6-29页
第二章 氯碱电解装置废气简介第29-39页
    2.1 新疆华泰氯碱厂生产工艺流程第29-30页
        2.1.1 氯碱厂情况简介第29页
        2.1.2 氯碱厂工艺流程简图第29-30页
    2.2 氯碱厂电解装置的简介第30-32页
        2.2.1 电解装置工艺流程第30-31页
        2.2.2 电解装置的生产原理第31-32页
    2.3 电解装置的废气种类、来源、排放量及危害第32-38页
        2.3.1 电解装置的废气种类第32页
        2.3.2 电解装置的废气来源第32-33页
        2.3.3 电解装置废废气的性质及危害第33-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氯碱电解装置废氯气处理技术第39-47页
    3.1 废氯气的处理工艺第39页
    3.2 废氯吸收生产原理第39-40页
        3.2.1 生产原理第39页
        3.2.2 废氯吸收注意事项第39-40页
    3.3 废氯吸收生产流程第40页
    3.4 废氯吸收的工艺技术改造第40-46页
        3.4.1 改造前废氯吸收装置运行状况第41页
        3.4.2 改造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第41-42页
        3.4.3 工艺改造研究第42-44页
        3.4.4 废氯吸收处理装置优化设计第44-45页
        3.4.5 事故废氯气排放量计算第45-46页
    3.5 本章小节第46-47页
第四章 氯碱电解装置氯化氢处理技术第47-55页
    4.1 氯化氢废气处理工艺第47-48页
        4.1.1 水利喷射泵(或风机)抽吸法第47-48页
    4.2 氯化氢工艺流程叙述第48-49页
    4.3 废氯化氢吸收生产原理第49页
    4.4 氯化氢尾气来源第49-50页
    4.5 氯化氢尾气吸收原理第50-51页
    4.6 废氯化氢尾气吸收的工艺改造第51-54页
        4.6.1 改造前运行状况第51页
        4.6.2 优化改造方案第51-52页
        4.6.3 优化改造完善后的成果第52-54页
    4.7 本章小节第54-55页
第五章 氯碱电解装置酸雾处理技术第55-63页
    5.1 高纯酸(盐酸)、硫酸酸雾的来源第55页
    5.2 高纯酸(盐酸)、硫酸酸雾无组织废气的废气量计算第55-58页
    5.3 高纯酸(盐酸)、硫酸酸雾的工艺改造优化第58-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天然气制氢尾气制碳酸钠的工艺改造第63-71页
    6.1 二氧化碳的化工利用第63页
    6.2 天然气制氢尾气二氧化碳制碳酸钠的生产原理第63-64页
    6.3 天然气制氢工艺流程描述第64-65页
    6.4 天然气制氢尾气二氧化碳制碳酸钠的生产原理第65页
    6.5 天然气制氢尾气二氧化碳制碳酸钠的的工艺流程第65-66页
    6.6 天然气制氢尾气制碳酸钠的工艺改造优化第66-69页
        6.6.1 改造前运行状况第66页
        6.6.2 开车主要事项第66-67页
        6.6.3 优化改造完善后的成果第67-69页
    6.7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七章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9页
作者与导师简介第79-80页
附件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民用飞机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深圳康和药业集团员工激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