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水体抗生素污染概述 | 第11-17页 |
1.2.1 水体中抗生素来源 | 第11-12页 |
1.2.2 水体中抗生素种类 | 第12-16页 |
1.2.2.1 四环素类抗生素 | 第13页 |
1.2.2.2 磺胺类抗生素 | 第13-14页 |
1.2.2.3 喹诺酮类抗生素 | 第14页 |
1.2.2.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第14-16页 |
1.2.3 水体中抗生素危害 | 第16-17页 |
1.2.3.1 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 第16-17页 |
1.2.3.2 对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危害 | 第17页 |
1.2.3.3 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 第17页 |
1.3 水体抗生素污染去除方法 | 第17-22页 |
1.3.1 传统水处理技术 | 第18页 |
1.3.2 降解法 | 第18-19页 |
1.3.2.1 光降解法 | 第18-19页 |
1.3.2.2 生物降解法 | 第19页 |
1.3.3 氧化法 | 第19-20页 |
1.3.3.1 氯处理法 | 第19页 |
1.3.3.2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9-20页 |
1.3.3.3 其他方法 | 第20页 |
1.3.4 膜分离法 | 第20-21页 |
1.3.4.1 反渗透法 | 第20页 |
1.3.4.2 纳滤法 | 第20-21页 |
1.3.4.3 超滤法 | 第21页 |
1.3.5 吸附法 | 第21-22页 |
1.4 石墨烯基吸附材料 | 第22-24页 |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5.1 选题依据与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26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抗生素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2.2.2 静态吸附试验 | 第28-29页 |
2.2.2.1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28页 |
2.2.2.2 吸附等温线实验 | 第28页 |
2.2.2.3 离子强度对吸附实验的影响 | 第28页 |
2.2.2.4 重金属Cu~(2+)对吸附实验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2.5 溶液pH值对吸附实验的影响 | 第29页 |
2.3 吸附模型及数据拟合 | 第29-32页 |
2.3.1 吸附容量 | 第29页 |
2.3.2 吸附动力学模型及拟合 | 第29-30页 |
2.3.2.1 伪一级动力学模型 | 第29页 |
2.3.2.2 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 第29-30页 |
2.3.2.3 颗粒内扩散模型 | 第30页 |
2.3.3 吸附等温线模型及拟合 | 第30-32页 |
2.3.3.1 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30-31页 |
2.3.3.2 D-R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31-32页 |
第3章 海藻酸钠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环丙沙星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32-47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吸附剂的制备 | 第33页 |
3.2.1.1 海藻酸钠凝胶的制备 | 第33页 |
3.2.1.2 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的制备 | 第33页 |
3.2.2 静态吸附试验 | 第33-34页 |
3.3 SA与GO-SA凝胶的表征 | 第34-38页 |
3.4 吸附性能研究 | 第38-45页 |
3.4.1 污染物筛选试验 | 第38页 |
3.4.2 吸附动力学 | 第38-41页 |
3.4.3 吸附等温线 | 第41-42页 |
3.4.4 PH值以及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5 重金属CU~(2+)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海藻酸钠石墨烯双网络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环丙沙星吸附效果的研究 | 第47-58页 |
4.1 前言 | 第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4.2.1 吸附剂的制备 | 第47-48页 |
4.2.1.1 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 | 第47-48页 |
4.2.1.2 石墨烯海藻酸钠DN水凝胶的制备 | 第48页 |
4.2.2 静态吸附实验 | 第48页 |
4.3 SA与G-SA-DN凝胶的表征 | 第48-52页 |
4.4 吸附性能研究 | 第52-56页 |
4.4.1 吸附动力学 | 第52-53页 |
4.4.2 吸附等温线 | 第53-54页 |
4.4.3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4 PH值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5 重金属CU~(2+)的影响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页 |
5.2 创新点 | 第58-59页 |
5.3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