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2.2 技术路线图 | 第2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第23-32页 |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1.1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 第23-24页 |
2.1.2 灌溉方式用水效果评价 | 第24-25页 |
2.1.3 植被净第一性净生产力 | 第25-26页 |
2.1.4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 | 第26-27页 |
2.1.5 生产函数与灌溉技术进步 | 第27-28页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8-32页 |
2.2.1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研究 | 第28-29页 |
2.2.2 农业技术选择研究 | 第29页 |
2.2.3 农业灌溉技术选择研究 | 第29-31页 |
2.2.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 | 第32-47页 |
3.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 | 第32-43页 |
3.1.1 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与现状 | 第32-35页 |
3.1.2 西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与现状 | 第35-43页 |
3.2 调研地区概况-县级 | 第43-46页 |
3.2.1 研究区域 | 第43-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迈阿密模型的灌溉方式用水效果评价 | 第47-61页 |
4.1 理论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47-54页 |
4.1.1 迈阿密模型理论 | 第47-50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50-52页 |
4.1.3 研究方法 | 第52-5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4.2.1 春玉米测算结果 | 第54-56页 |
4.2.2 向日葵测算结果 | 第56-57页 |
4.2.3 不同作物不同灌溉方式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4.2.4 迈阿密模型与彭曼公式计算结果比较 | 第58-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76页 |
5.1 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现状 | 第61-65页 |
5.1.1 调研地区技术采用总体情况 | 第61-62页 |
5.1.2 调研样本统计特征 | 第62-64页 |
5.1.3 农户对技术的获取与认知情况 | 第64-65页 |
5.2 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5页 |
5.2.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66页 |
5.2.2 模型选择与变量设置 | 第66-70页 |
5.2.3 计量检验分析 | 第70页 |
5.2.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2.5 不同地区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1-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案例分析 | 第76-92页 |
6.1 西北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分析框架 | 第76-77页 |
6.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模式的内涵 | 第77-78页 |
6.2.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模式 | 第77页 |
6.2.2 案例农户选取依据 | 第77-78页 |
6.2.3 典型管理模式介绍 | 第78页 |
6.3 内蒙古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模式 | 第78-86页 |
6.3.1 内蒙古四子王旗 | 第78-81页 |
6.3.2 内蒙古察右中旗 | 第81-86页 |
6.4 宁夏黄羊滩农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模式 | 第86-88页 |
6.4.1 宁夏黄羊滩农场 | 第86-88页 |
6.5 甘肃民勤县高效节水灌溉管理模式 | 第88-90页 |
6.5.1 甘肃民勤县 | 第88-9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七章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政策保障 | 第92-104页 |
7.1 国际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政策经验 | 第92-94页 |
7.2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政策经验 | 第94-103页 |
7.2.1 国家级 | 第94-97页 |
7.2.2 省区级 | 第97-99页 |
7.2.3 县级 | 第99-103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04-108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4-105页 |
8.2 对策建议 | 第105-107页 |
8.2.1 建立节水效果及用水效率发展目标 | 第105页 |
8.2.2 建立完善的灌溉水市场及水权交易制度 | 第105-106页 |
8.2.3 加快土地制度创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106页 |
8.2.4 加大对节水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 第106页 |
8.2.5 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第106-107页 |
8.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附录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作者简历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