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ABSTRAK | 第5-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1章《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 | 第9-15页 |
1.1 梁祝故事的基本主题 | 第9-11页 |
1.2 梁祝故事的雅化过程 | 第11-13页 |
1.3 梁祝故事的中国文化内涵 | 第13-15页 |
第2章《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印尼的传播 | 第15-29页 |
2.1 华人历次移民在印尼 | 第15-16页 |
2.2 梁祝在印尼的转播 | 第16-18页 |
2.2.1 出版物书 | 第16-17页 |
2.2.2 剧影转播 | 第17-18页 |
2.3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印尼的漫画版 | 第18-24页 |
2.3.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漫画版故事情节 | 第18-23页 |
2.3.2 Handaka Vijjananda (作者) | 第23-24页 |
2.4《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印尼的电影版 | 第24-26页 |
2.4.1. 编导郑丁春简历 | 第24-25页 |
2.4.2 电影《Sampek Engtay》的制作上映 | 第25-26页 |
2.5.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印尼的喜剧版 | 第26-29页 |
2.5.1.戏剧《Sampek Engtay》剧情简介 | 第27-28页 |
2.5.2. 剧团Teater Koma简介 | 第28-29页 |
第3章 戏剧SAMPEK ENGTAY(印尼)与电影《梁祝》(中国)的互文性 | 第29-43页 |
3.1 作者及作品背景 | 第31-32页 |
3.2 两部作品所展现文化的差异 | 第32-34页 |
3.3 两部作品对虐待儿童行为的揭露 | 第34-35页 |
3.4 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女权解放观念(男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 | 第35-38页 |
3.5 CIOK ENGTAY和祝英台的不同态度和表现 | 第38-39页 |
3.6 保卫爱情的抗争 | 第39-43页 |
第4章《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印尼文学中的影响 | 第43-56页 |
4.1 《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印尼叙事文学中的影响 | 第44-52页 |
4.1.1 Siti Nurbaya (苏门塔拉) | 第44-47页 |
4.1.2 Datu Museng & Maipa Deapati (松巴瓦) | 第47-52页 |
4.2 《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印尼抒情文学中的影响 | 第52-56页 |
4.2.1 Anging Mammiri (锡江民歌) | 第52-53页 |
4.2.2 Ma’rencong–rencong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件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