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3.1 国外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2.1 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理论 | 第23-29页 |
2.1.1 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 | 第23-24页 |
2.1.2 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的总体目标 | 第24-25页 |
2.1.3 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25-29页 |
2.2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 | 第29-32页 |
2.2.1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29-30页 |
2.2.2 数据包络分析法在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2.2.3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企业生态创新绩效的基本流程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DEA的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第32-40页 |
3.1 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的具体目标界定 | 第32-33页 |
3.2 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33-36页 |
3.2.1 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3-34页 |
3.2.2 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具体指标选取 | 第34-36页 |
3.3 基于DEA的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理论模型 | 第36-40页 |
3.3.1 基于DEA的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选择 | 第36-37页 |
3.3.2 基于DEA的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模型提出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基于DEA的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第40-52页 |
4.1 样本数据来源和处理 | 第40-41页 |
4.1.1 样本数据来源 | 第40页 |
4.1.2 样本数据处理 | 第40-41页 |
4.2 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的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 第41-52页 |
4.2.1 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评价的实证结果 | 第41-42页 |
4.2.2 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的效率值分析 | 第42-43页 |
4.2.3 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的投影值分析 | 第43-44页 |
4.2.4 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的敏感度分析 | 第44-52页 |
第五章 提高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绩效的对策 | 第52-58页 |
5.1 提高钢铁企业经济绩效 | 第52-54页 |
5.1.1 加大钢铁企业生态创新的研发投入 | 第52-53页 |
5.1.2 增加钢铁企业生态创新人力资本投资 | 第53页 |
5.1.3 完善产业链扩大市场份额 | 第53-54页 |
5.1.4 减少钢铁企业原材料消耗 | 第54页 |
5.2 提高钢铁企业环境绩效 | 第54-56页 |
5.2.1 降低钢铁企业综合能源消耗 | 第54-55页 |
5.2.2 减少钢铁企业三废的排放量 | 第55-56页 |
5.2.3 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 第56页 |
5.3 提高钢铁企业社会绩效 | 第56-58页 |
5.3.1 积极承担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56-57页 |
5.3.2 履行钢铁企业的产品责任 | 第57页 |
5.3.3 保障钢铁企业员工的基本权益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B | 第67-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