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生境 | 第13-14页 |
1.2.2 大熊猫生境选择 | 第14-15页 |
1.2.3 大熊猫生境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4 大熊猫生境干扰因子研究进程 | 第16-18页 |
1.3 GIS技术及其在大熊猫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1 GIS技术简介 | 第18页 |
1.3.2 GIS技术在大熊猫生境评价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5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2.2 地质地貌 | 第21页 |
2.3 气候水文 | 第21-22页 |
2.4 土壤类型 | 第22-23页 |
2.5 动植物资源 | 第23-24页 |
2.6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29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 第29-34页 |
4.1 研究区域数据源 | 第29页 |
4.2 主要运用软件 | 第29页 |
4.3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大熊猫生境评价影响因子及评价标准 | 第34-37页 |
5.1 大熊猫生境评价影响因子 | 第34-36页 |
5.1.1 自然环境因子 | 第34-35页 |
5.1.2 生物环境因子 | 第35页 |
5.1.3 人类干扰 | 第35-36页 |
5.2 大熊猫生境评价因子标准体系构建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6章 卧龙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因子关系研究 | 第37-60页 |
6.1 单因子生境评价研究 | 第37-49页 |
6.1.1 自然环境因子 | 第37-43页 |
6.1.2 生物环境因子 | 第43-46页 |
6.1.3 人类干扰因子 | 第46-49页 |
6.2 多因子生境评价研究 | 第49-59页 |
6.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49-50页 |
6.2.2 构建评价指标 | 第50页 |
6.2.3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第50-51页 |
6.2.4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1页 |
6.2.5 一致性检验计算 | 第51-53页 |
6.2.6 层次总排序 | 第53-54页 |
6.2.7 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54-56页 |
6.2.8 综合评价 | 第56-57页 |
6.2.9 验证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7.1 结论 | 第60-61页 |
7.2 建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