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3-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1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 第16-17页 |
2.1.1 心理健康 | 第16页 |
2.1.2 心理健康教育 | 第16-17页 |
2.1.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第17页 |
2.2 同伴关系 | 第17-19页 |
2.3 友谊 | 第19页 |
2.4 友谊质量 | 第19页 |
2.5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 第19-21页 |
2.5.1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2.5.2 研究假设 | 第20-21页 |
3 研究一 友谊质量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Claroline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定量研究 | 第21-3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3.2.1 被试选取 | 第21-22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3.3 研究过程 | 第22-24页 |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3.4.1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24页 |
3.4.2 肯定与关心、冲突解决、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与性别差异 | 第24-26页 |
3.4.3 前后测友谊质量各维度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Claroline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 | 第26-28页 |
3.5 讨论 | 第28-30页 |
3.5.1 前测肯定与关心、冲突解决、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维度和性别的差异 | 第28页 |
3.5.2 肯定与关心、冲突解决、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维度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和Claroline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 | 第28-30页 |
4 研究二 友谊质量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Claroline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定性研究 | 第30-42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4.2.1 被试选取 | 第30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4.3 研究过程 | 第31页 |
4.4 研究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31-40页 |
4.4.1 音频视频分析 | 第31-37页 |
4.4.2 访谈法 | 第37-38页 |
4.4.3 基于Claroline平台数据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4.5 讨论 | 第40-42页 |
5 传统课堂与Claroline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 第42-46页 |
5.1 传统课堂与Claroline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对比设计 | 第42页 |
5.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 第42-43页 |
5.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设置 | 第43-44页 |
5.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 第44页 |
5.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 第44-45页 |
5.6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 第45-46页 |
6 传统课堂与Claroline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以《换位思考》为例 | 第46-52页 |
6.1 教学目标 | 第49页 |
6.2 教学重难点 | 第49页 |
6.3 学法指导 | 第49页 |
6.4 教学过程 | 第49-50页 |
6.5 反思 | 第50-52页 |
7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7.1 研究一 | 第52页 |
7.2 研究二 | 第52-54页 |
8 本研究的创新和展望 | 第54-55页 |
8.1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54页 |
8.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A | 第59-60页 |
附录B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