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在动静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的抗破坏性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冲击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特性研究第12-14页
        1.2.2 SHPB实验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4-16页
        1.2.3 爆炸动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特性研究第16-18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混凝土试件制备和静载下混凝土的抗破坏性研究第20-39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准备工作第20-27页
        2.2.1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第20-22页
        2.2.2 混凝土试件的加工第22-23页
        2.2.3 混凝土试件的基本参数第23-27页
    2.3 混凝土试件单轴压缩实验第27-33页
        2.3.1 立方体和圆柱体单轴压缩实验第27-32页
        2.3.2 混凝土圆柱体抗破坏性的表征方法和结果第32-33页
    2.4 混凝土试件的劈裂实验第33-37页
        2.4.1 劈裂实验第33-36页
        2.4.2 劈裂实验中混凝土抗破坏性的表征方法和结果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SHPB实验中混凝土的抗破坏性研究第39-57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SHPB实验装置及原理第39-42页
    3.3 SHPB实验第42-48页
        3.3.1 SHPB实验设备第42-43页
        3.3.2 实验过程第43-48页
    3.4 SHPB实验结果分析第48-56页
        3.4.1 混凝土在动载荷作用下抗破坏性的表征方法和结果第49-54页
        3.4.2 动载荷下混凝土试件破坏形式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SHPB实验中混凝土抗破坏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第57-77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ANSYS/LS-DYNA介绍和分析流程第57-63页
        4.2.1 主要算法第57-59页
        4.2.2 ANSYS/LS-DYNA分析流程第59-60页
        4.2.3 材料模型的确定第60-63页
    4.3 有限元模型建立和划分网格第63-68页
        4.3.1 模型建立第63-64页
        4.3.2 网格划分第64-65页
        4.3.3 加载波形及求解第65-66页
        4.3.4 数值模拟方案第66-68页
    4.4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8-76页
        4.4.1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数值模拟分析第68-71页
        4.4.2 混凝土破坏过程中等效塑性应变的变化第71-72页
        4.4.3 混凝土试件的等效应力云图第72-73页
        4.4.4 混凝土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第73-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爆炸载荷下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块抗破坏性研究第77-96页
    5.1 引言第77页
    5.2 实验研究第77-89页
        5.2.1 爆破破坏机理理论和爆破岩块形成的分形描述第77-80页
        5.2.2 实验原理第80页
        5.2.3 实验方案和结果第80-84页
        5.2.4 混凝土块抗破坏性的表征方法和结果第84-88页
        5.2.5 高速摄像机拍摄下的混凝土块破坏过程第88-89页
    5.3 混凝土块爆破的数值模拟第89-95页
        5.3.1 主要算法第89-90页
        5.3.2 材料模型确定第90-91页
        5.3.3 模型建立第91页
        5.3.4 网格划分和求解第91-92页
        5.3.5 应力波传播规律第92-93页
        5.3.6 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压力时间曲线第93-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6.1 结论第96-97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97页
    6.3 工作展望第97-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奖情况)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灰化薹草养分动态及枯落物春季分解过程
下一篇:白肋翻唇兰生殖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