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1-24页 |
1.1 "相对交易优势地位"的界定 | 第11-12页 |
1.1.1 "相对交易优势地位"的涵义 | 第11-12页 |
1.1.2 我国《反垄断法》对"相对交易优势地位"的规定 | 第12页 |
1.2 "海员外派机构"的界定 | 第12-17页 |
1.2.1 船员服务机构 | 第12-14页 |
1.2.2 海员外派机构 | 第14-16页 |
1.2.3 外派中介机构 | 第16-17页 |
1.3 我国海员外派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1页 |
1.3.1 海员外派机构法律地位模糊 | 第17-18页 |
1.3.2 海员外派机构相对交易优势地位突显 | 第18-19页 |
1.3.3 海员外派机构克扣船员工资现象泛滥 | 第19-20页 |
1.3.4 海员外派机构收取服务管理费用的权利缺乏有效规范 | 第20-21页 |
1.4 我国海员外派机构立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1.4.1 海员外派机构在外派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22页 |
1.4.2 我国《反垄断法》对于滥用相对交易优势地位缺乏明确规制 | 第22-23页 |
1.4.3 外派机构法律责任形式单一且处罚力度小 | 第23-24页 |
第2章 海员外派机构相对交易优势地位的界定 | 第24-39页 |
2.1 对海员外派机构"相对交易优势地位"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26页 |
2.1.1 外派机构的相对交易优势地位侵害船员权益 | 第24-25页 |
2.1.2 外派机构缺乏有力的管理和监督 | 第25-26页 |
2.2 海员外派机构的市场地位符合"相对交易优势地位" | 第26-33页 |
2.2.1 外派机构的各外派模式及法律地位分析 | 第26-32页 |
2.2.2 外派机构"相对交易优势地位"成因分析 | 第32-33页 |
2.3 海员外派机构的权利行使符合"相对交易优势地位"特征 | 第33-39页 |
2.3.1 海员外派机构权利来源的劳动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2.3.2 《2006MLC》对海员外派机构权利内容的规定 | 第34-35页 |
2.3.3 海员外派机构收取服务管理费用权利的规制 | 第35-39页 |
第3章 规范海员外派机构的主体选择 | 第39-48页 |
3.1 行政管理机构规制模式 | 第39-40页 |
3.1.1 行政管理机构规制模式的国际公约依据 | 第39页 |
3.1.2 菲律宾对行政管理机构规制模式的实践 | 第39-40页 |
3.2 社会团体规制模式 | 第40-46页 |
3.2.1 对中国外派海员业务协调机构(CCOSE)的分析 | 第40-41页 |
3.2.2 海员外派会构建的国际公约依据 | 第41-42页 |
3.2.3 海员外派会的优势及基本职能 | 第42-46页 |
3.2.4 对海员外派会的监管 | 第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对海员外派机构的规制及相关立法建议 | 第48-57页 |
4.1 规制海员外派机构的价值取向及立法模式 | 第48-52页 |
4.1.1 海员外派立法的价值取向 | 第48-49页 |
4.1.2 各国(地区)相对交易优势地位行为规制的立法模式 | 第49-50页 |
4.1.3 规范海员外派机构的立法模式建议 | 第50-52页 |
4.2 规制海员外派机构的相关立法建议 | 第52-57页 |
4.2.1 在《反垄断法》中增加相对交易优势地位内容 | 第52页 |
4.2.2 规范外派机构用人单位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内容 | 第52-55页 |
4.2.3 构建多元化法律责任体系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