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公园绿带景观特色研究--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1 景观特色研究现状 | 第9页 |
1.1.2 合肥环城公园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环城绿带概述发展 | 第10-20页 |
1.2.1 国外城市公园系统发展 | 第10-15页 |
1.2.2 国外环城绿带的发展 | 第15-17页 |
1.2.3 国内环城公园的发展 | 第17-20页 |
1.3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合肥市自然条件与环城公园发展演变探析 | 第23-35页 |
2.1 合肥市的自然条件 | 第23-24页 |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第23页 |
2.1.2 土壤条件及地质构造 | 第23页 |
2.1.3 气候、植被以及水系 | 第23-24页 |
2.2 “城”的发展演变探析 | 第24-29页 |
2.2.1 小团城阶段 | 第24-26页 |
2.2.2 三翼风扇阶段 | 第26-27页 |
2.2.3 大团城阶段 | 第27-29页 |
2.3 “环”的发展演变探析 | 第29-34页 |
2.3.1 “环”的演替发展阶段 | 第29-30页 |
2.3.2 “环”的点状发展阶段 | 第30-31页 |
2.3.3 “环”的带状发展阶段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合肥环城公园现状分析 | 第35-63页 |
3.1 合肥环城公园整体现状分析 | 第35-47页 |
3.1.1 整体交通现状 | 第36页 |
3.1.2 周边用地现状 | 第36-37页 |
3.1.3 水体系统现状 | 第37-38页 |
3.1.4 植物资源现状 | 第38-39页 |
3.1.5 景观建筑现状 | 第39-47页 |
3.2 合肥环城公园各景区现状分析 | 第47-62页 |
3.2.1 环东景区 | 第47-49页 |
3.2.2 逍遥津公园 | 第49-50页 |
3.2.3 西山景区 | 第50-53页 |
3.2.4 包河景区 | 第53-55页 |
3.2.5 银河景区 | 第55-56页 |
3.2.6 环西景区 | 第56-58页 |
3.2.7 杏花公园 | 第58-59页 |
3.2.8 环北景区 | 第59-6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合肥环城公园的形成机制特色 | 第63-87页 |
4.1 合肥环城公园的形成机制 | 第63-65页 |
4.1.1 水系因素对城址的限定 | 第63页 |
4.1.2 经济及规划因素推动环城公园的生成 | 第63-64页 |
4.1.3 城池遗址为环城公园提供创作依据 | 第64-65页 |
4.2 合肥环城公园的综合效益特色 | 第65-73页 |
4.2.1 环城公园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 | 第65页 |
4.2.2 环城公园对城市景观效果的美化 | 第65-66页 |
4.2.3 环城公园对城市游憩空间的拓展 | 第66-67页 |
4.2.4 环城公园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 | 第67-70页 |
4.2.5 环城公园对城市记忆的凝固沉淀 | 第70-73页 |
4.3 合肥环城公园的空间布局与组织特色 | 第73-84页 |
4.3.1 环城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与组织特色 | 第73页 |
4.3.2 环城公园各景区的景观空间布局特色 | 第73-77页 |
4.3.3 环城公园各景区的景观空间组织特色 | 第77-8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第五章 合肥环城公园造园艺术特色 | 第87-113页 |
5.1 对城墙、水系的重塑特色 | 第87-93页 |
5.1.1 地形空间的重塑特色 | 第87-89页 |
5.1.2 水域空间的重塑特色 | 第89-93页 |
5.2 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特色 | 第93-105页 |
5.2.1 传统建筑形式的传承特色 | 第93-97页 |
5.2.2 现代建筑形式的传统特色 | 第97-100页 |
5.2.3 建筑景观的传统布局特色 | 第100-105页 |
5.3 精雕细琢的景观细部特色 | 第105-111页 |
5.3.1 融入环境的园路特色 | 第105-107页 |
5.3.2 随行借势的山石特色 | 第107-108页 |
5.3.3 精心布置的植物特色 | 第108-11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3-115页 |
6.1 特色总结 | 第113页 |
6.2 不足及建议 | 第113-114页 |
6.3 相关启示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