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异构无线网络中矢量资源的联合管理

作者简介第5-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21页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第21-25页
        1.2.1 干扰受限无线接入网络第21-22页
        1.2.2 干扰受限无线接入网络的研究现状第22页
        1.2.3 正交性中继无线接入网络第22-23页
        1.2.4 正交性中继无线接入网络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2.5 异构无线接入网络第24页
        1.2.6 正交性异构无线接入网络第24页
        1.2.7 正交性异构无线接入网络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2.8 交性和干扰受限无线接入网络构成的异构无线网络第25页
        1.2.9 正交性和干扰受限无线接入网构成的异构无线网络研究现状第25页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结构安排第25-28页
第二章 干扰受限接入网络的网络资源管理方案第28-40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动态干扰受限接入网络模型及其问题建模第29-31页
        2.2.1 信道模型第30页
        2.2.2 用户传输功率限制第30页
        2.2.3 用户传输速率第30-31页
        2.2.4 链路队列更新方程第31页
        2.2.5 动态干扰受限接入网络联合自适应准入控制和功率分配问题建模第31页
    2.3 动态干扰受限接入网络的联合自适应准入控制和功率分配算法第31-35页
        2.3.1 自适应准入控制机制第32页
        2.3.2 自适应功率分配问题的局部最优解第32-34页
        2.3.3 逼近全局最优的功率分配方案第34-35页
        2.3.4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35页
    2.4 平均吞吐量与时延性能分析第35-36页
    2.5 仿真对比与性能分析第36-38页
        2.5.1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第36-37页
        2.5.2 仿真结果第37-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正交性接入网络的矢量资源联合管理第40-62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配置Type1中继节点的LTE-Advanced网络模型及其问题建模第41-47页
        3.2.1 具有Type1中继的LTE-Advanced网络模型第41-43页
        3.2.2 子帧分配第43页
        3.2.3 资源块分配第43-44页
        3.2.4 瞬时及平均功率限制第44页
        3.2.5 链路传输速率第44-45页
        3.2.6 用户业务动态特性和队列更新方程第45-46页
        3.2.7 配置有Type1中继的LTE-Advanced网络自适应联合网络管控问题第46-47页
    3.3 存在Type1中继的LTE-Advanced网络动态管理第47-57页
        3.3.1 构建李雅普诺夫优化函数第47-49页
        3.3.2 最优流量控制第49-50页
        3.3.3 最优子帧、资源块、功率联合分配第50-56页
        3.3.4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56-57页
    3.4 性能分析与数值对比第57-60页
        3.4.1 网络效益和队列长度均衡第57页
        3.4.2 仿真分析第57-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正交性异构无线网络的网络管理机制第62-78页
    4.1 引言第62-63页
    4.2 正交性异构无线网络的单接入网选择性传输机制第63-71页
        4.2.1 单接入网传输限制下的正交性异构无线网络模型及其问题建模第63-65页
            4.2.1.1 单接入网传输限制第63-64页
            4.2.1.2 接入网内部资源分配限制第64-65页
            4.2.1.3 存在单接入传输限制的异构无线网络控制模型第65页
        4.2.2 单接入网选择和资源单元分配机制第65-69页
            4.2.2.1 用户单接入网选择方案第67页
            4.2.2.2 接入网内部资源单元分配方案第67-68页
            4.2.2.3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68页
            4.2.2.4 存在单接入网限制的异构无线网络控制方案探讨第68-69页
        4.2.3 仿真结果和数值分析第69-71页
            4.2.3.1 仿真设置第69-70页
            4.2.3.2 性能分析第70-71页
    4.3 利用正交性异构无线网络的多网并传能力降低用户传输功率第71-77页
        4.3.1 优化用户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正交性异构无线网络模型及问题建模第71-73页
            4.3.1.1 正交性接入网上行链路模型第71-72页
            4.3.1.2 接入网内网络资源单元分配限制第72页
            4.3.1.3 用户上行链路传输速率第72页
            4.3.1.4 用户最小传输速率需求第72页
            4.3.1.5 用户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第72-73页
            4.3.1.6 正交性异构无线网络矢量资源联合控制问题第73页
        4.3.2 最小化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矢量资源联合管理策略第73-74页
            4.3.2.1 基于速率-功率效率的正交性异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第73-74页
            4.3.2.2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74页
        4.3.3 性能验证与数值分析第74-77页
            4.3.3.1 仿真场景设置第74-75页
            4.3.3.2 网络性能分析第75-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正交性接入网和干扰受限接入网构成的异构无线网络管理机制第78-102页
    5.1 引言第78-79页
    5.2 正交性接入网络和干扰受限接入网络组成的异构无线网络模型及其问题建模第79-85页
        5.2.1 干扰受限接入网络模型第80-82页
        5.2.2 正交性接入网模型第82页
        5.2.3 信道衰落描述第82-83页
        5.2.4 用户异构业务模型第83页
        5.2.5 队列更新方程第83-84页
        5.2.6 异构无线网络跨网络跨层控制问题描述第84-85页
    5.3 跨网络跨层异构无线网络自适应控制机制第85-96页
        5.3.1 接入网独立运行的异构无线网络控制架构第85-87页
        5.3.2 异构业务的准入控制和分配策略第87-88页
        5.3.3 正交性接入网的最优矢量资源联合分配第88-93页
        5.3.4 干扰受限接入网络的功率分配问题第93-94页
        5.3.5 局部最优解逼近全局最优解第94页
        5.3.6 跨网络跨层异构无线网络控制算法性能第94-95页
        5.3.7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95-96页
    5.4 仿真结果和数值分析第96-99页
        5.4.1 仿真设置第96-97页
        5.4.2 数值分析第97-99页
    5.5 本章小结第99-10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6页
    6.1 全文总结第102-103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103-106页
第七章 附录第106-112页
    附录A 引理2.1的证明第106页
    附录B 定理2.1的证明第106-107页
    附录C 定理2.2的证明第107页
    附录D 引理3.1的证明第107页
    附录E 定理3.1的证明第107-108页
    附录F 定理3.2的证明第108页
    附录G 定理3.3的证明第108页
    附录H 引理4.1的证明第108-109页
    附录I 引理5.1的证明第109页
    附录J 引理5.2的证明第109页
    附录K 引理5.3的证明第109页
    附录L 定理5.1的证明第109-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