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上海市地表水体中多环芳烃与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与风险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51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0-2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1-47页
        1.2.1 PAHs与PCBs的物理化学性质第21-24页
        1.2.2 地表水体中PAHs及PCBs的污染特征第24-30页
        1.2.3 地表水体中PAHs及PCBs的来源解析第30-40页
        1.2.4 地表水体中PAHs及PCBs环境风险评价第40-47页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框架第47-49页
        1.3.1 研究的目标第48页
        1.3.2 研究内容第48-49页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49页
    1.4 研究的工作量与创新点第49-5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51-60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51-54页
        2.1.1 土地利用现状第51-52页
        2.1.2 水文水系第52-54页
    2.2 社会经济概况第54-56页
        2.2.1 人口结构第54-55页
        2.2.2 产业结构第55-56页
    2.3 能源与环境概况第56-60页
        2.3.1 能源消耗第56-57页
        2.3.2 水环境质量第57-60页
第三章 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AHs、PCBs的污染特征第60-91页
    3.1 引言第60-6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61-66页
        3.2.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第61-63页
        3.2.2 样品前处理第63-64页
        3.2.3 仪器分析第64-65页
        3.2.4 质量控制第65-66页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6-90页
        3.3.1 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AHs的污染特征第66-79页
        3.3.2 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CBs的污染特征第79-90页
    3.4 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环境因子对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AHs、PCBs环境行为的影响第91-124页
    4.1 引言第9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4.2.1 理化因子的测定第91-92页
        4.2.2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2-9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3-122页
        4.3.1 上海市地表水体中环境因子特征第93-99页
        4.3.2 环境因子对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AHs、PCBs分布的影响第99-111页
        4.3.3 环境因子对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AHs、PCBs分配的影响第111-122页
    4.4 小结第122-124页
第五章 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AHs、PCBs污染的来源解析第124-159页
    5.1 引言第124-125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125-127页
        5.2.1 模型方法第125-127页
        5.2.2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2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27-157页
        5.3.1 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AHs的来源解析第127-142页
        5.3.2 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CBs的来源解析第142-156页
        5.3.3 源解析的不确定性分析第156-157页
    5.4 小结第157-159页
第六章 上海市地表水中PAHs、PCBs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第159-176页
    6.1 引言第159-160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60-164页
        6.2.1 危害识别第160页
        6.2.2 暴露评价第160-162页
        6.2.3 剂量-反应关系第162页
        6.2.4 风险表征第162-16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64-175页
        6.3.1 暴露浓度第164-167页
        6.3.2 暴露剂量评估第167-169页
        6.3.3 风险表征第169-174页
        6.3.4 不确定性分析第174-175页
    6.4 小结第175-176页
第七章 上海市地表水体中PAHs、PCBs的生态风险评价第176-197页
    7.1 引言第176-177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177-181页
        7.2.1 危害识别第177-178页
        7.2.2 暴露评价第178-179页
        7.2.3 剂量-反应关系第179-181页
        7.2.4 风险表征第181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81-195页
        7.3.1 暴露浓度第181-183页
        7.3.2 预测无效应浓度的推导第183-186页
        7.3.3 风险表征第186-194页
        7.3.4 不确定性分析第194-195页
    7.4 小结第195-19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97-203页
    8.1 主要结论第197-200页
    8.2 相关建议第200-201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201-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25页
附录第225-230页
后记第230-232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32-233页

论文共2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000吨/年N,N-二甲基-1,3-丙二胺生产技术开发
下一篇:丙烯腈生产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