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4-16页 |
1.2.1 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1.2.2 吸附指标选择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1.3.1 生物炭的研究发展及其方向 | 第16页 |
1.3.2 生物炭的基本特性和制备现状 | 第16-17页 |
1.3.3 生物炭的改性修饰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4 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5 生物炭对P的吸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试剂与设备 | 第21-2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2.3.1 生物炭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22页 |
2.3.2 柠条生物炭对Pb~(2+)吸附试验 | 第22-24页 |
2.3.3 Al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24页 |
2.3.4 柠条生物炭对Cd~(2+)吸附试验 | 第24-25页 |
2.3.5 Al改性生物炭对P吸附试验 | 第25-26页 |
2.4 指标测定 | 第26-27页 |
2.4.1 表征指标的测定 | 第26-27页 |
2.4.2 应用指标的测定 | 第27页 |
2.5 模型分析 | 第27-29页 |
2.5.1 等温吸附模型 | 第27-28页 |
2.5.2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28-29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柠条生物炭的制备和理化性质表征 | 第30-42页 |
3.1 柠条生物炭制备数据 | 第30-32页 |
3.1.1.炭化产率分析 | 第30-31页 |
3.1.2.CEC分析 | 第31页 |
3.1.3.pH值分析 | 第31-32页 |
3.2 柠条生物炭表征数据 | 第32-41页 |
3.2.1.SEM分析 | 第32-34页 |
3.2.2.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34-37页 |
3.2.3.元素分析 | 第37-39页 |
3.2.4.官能团分析 | 第39-41页 |
3.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柠条生物炭对水中Pb~(2+)的吸附及改性吸附综合研究 | 第42-54页 |
4.1 柠条生物炭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42-49页 |
4.1.1 基于Pb~(2+)吸附的最佳工艺柠条生物炭的确定 | 第42-43页 |
4.1.2 柠条生物炭对Pb~(2+)的等温吸附过程 | 第43-45页 |
4.1.3 柠条生物炭对Pb~(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 第45-47页 |
4.1.4 添加量对柠条生物炭吸附Pb~(2+)的影响 | 第47页 |
4.1.5 pH对柠条生物炭吸附Pb~(2+)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6 淋洗过程对柠条生物炭吸附Pb~(2+)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 Al改性柠条生物炭对Pb~(2+)的吸附探究 | 第49-50页 |
4.3.讨论 | 第50-52页 |
4.3.1 柠条生物炭对Pb~(2+)的吸附机制探讨 | 第50-52页 |
4.3.2 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对Pb~(2+)的吸附能力差异 | 第52页 |
4.4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柠条生物炭对水中Cd~(2+)的吸附特性及机制 | 第54-62页 |
5.1 柠条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54-59页 |
5.1.1 基于Cd~(2+)吸附的最佳工艺柠条生物炭的确定 | 第54页 |
5.1.2 柠条生物炭对Cd~(2+)的等温吸附过程 | 第54-56页 |
5.1.3 柠条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 第56-58页 |
5.1.4 添加量对柠条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 | 第58页 |
5.1.5 pH对柠条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讨论 | 第59-60页 |
5.2.1 柠条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机制探讨 | 第59-60页 |
5.2.2 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差异 | 第60页 |
5.3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AL改性柠条生物炭对P的综合吸附研究 | 第62-76页 |
6.1 柠条生物炭对P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62-69页 |
6.1.1 基于P吸附的最佳工艺柠条生物炭的确定 | 第62-63页 |
6.1.2 最佳改性比例的Al-NB生物炭的确定 | 第63页 |
6.1.3 Al-NB生物炭对P的等温吸附过程 | 第63-65页 |
6.1.4 Al-NB生物炭对P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 第65-67页 |
6.1.5 添加量对Al-NB吸附P的影响 | 第67页 |
6.1.6 pH对Al-NB吸附P的影响 | 第67-69页 |
6.2 讨论 | 第69-75页 |
6.2.1Al改性柠条生物炭的表征 | 第69-72页 |
6.2.2 Al-NB对P的吸附机制探讨 | 第72-73页 |
6.2.3 不同改性方法制备的生物炭对P的吸附能力差异 | 第73-75页 |
6.3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77-78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