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黄土台塬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9页
        1.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及分类第13-15页
        1.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第15-18页
        1.2.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间关系第18-19页
    1.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类及评估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内容第21-25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22页
        2.1.1 地理位置第21页
        2.1.2 地形地貌第21页
        2.1.3 气候水文特征第21页
        2.1.4 土壤类型与植被第21-22页
        2.1.5 研究区综合治理第22页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2.2.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2.2.2 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三章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及土壤理化性质第25-43页
    3.1 研究方法第25-28页
        3.1.1 土壤样品采集第25-26页
        3.1.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第26页
        3.1.3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特征计算模型第26-28页
    3.2 数据来源第2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8-43页
        3.3.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分析第28-30页
        3.3.2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过程分析第30-33页
        3.3.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第33-41页
        3.3.4 不同年份各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变化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固碳释氧功能第43-52页
    4.1 研究方法第43-47页
        4.1.1 计算公式第43页
        4.1.2 NPP估算方法第43-46页
        4.1.3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46-4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4.2.1 NPP空间分布特征第47-49页
        4.2.2 固碳释氧量及其价值第49-52页
第五章 水源涵养功能第52-58页
    5.1 研究方法第52-54页
        5.1.1 水源涵养量估算方法第52-53页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53-5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5.2.1 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布特征第54-55页
        5.2.2 水源涵养量及其价值第55-58页
第六章 固土保肥功能第58-73页
    6.1 研究方法第58-61页
        6.1.1 计算公式第58页
        6.1.2 固土量计算模型第58-59页
        6.1.3 各因子计算公式第59-60页
        6.1.4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60-61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61-73页
        6.2.1.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第61-63页
        6.2.2 沟道内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第63-67页
        6.2.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强度第67-68页
        6.2.4 土壤保持能力第68-69页
        6.2.5 土壤肥力特征第69-71页
        6.2.6 固土保肥价值第71-7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6页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第73-74页
        7.1.1 王东沟流域 1990~2015 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第73页
        7.1.2 王东沟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第73页
        7.1.3 流域沟道内植被NPP、土壤蓄水量、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第73-74页
        7.1.4 王东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第74页
    7.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麦长管蚜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紫外辐射下三种次级菌对宿主适合度的影响
下一篇:柠条生物炭的制备与Al改性及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