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铝合金表面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制备与形成机理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6页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第12-13页
    1.2 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23页
        1.2.1 微弧氧化的机理研究第14-16页
        1.2.2 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结构研究第16-18页
        1.2.3 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性能研究第18-19页
        1.2.4 微弧氧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第19-20页
        1.2.5 微弧氧化技术的不足第20-21页
        1.2.6 扫描式微弧氧化技术的提出第21-23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3-26页
2 实验设备及研究方法第26-34页
    2.1 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第26-29页
        2.1.1 扫描式微弧氧化实验设备第26-28页
        2.1.2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2 扫描式微弧氧化工艺流程第29页
    2.3 膜层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第29-34页
        2.3.1 放电火花特征采集第29-30页
        2.3.2 组织结构表征第30页
        2.3.3 膜层力学性能测试第30-31页
        2.3.4 耐腐蚀性能测试第31-32页
        2.3.5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第32-34页
3 铝合金扫描式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第34-50页
    3.1 扫描式微弧氧化膜层的宏观形貌特征第34-35页
    3.2 电极间距对膜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第35-39页
        3.2.1 电极间距对陶瓷膜生长规律的影响第35-36页
        3.2.2 电极间距对膜层粗糙度的影响第36-38页
        3.2.3 电极间距对膜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第38-39页
    3.3 扫描转角对膜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第39-41页
        3.3.1 扫描转角对膜层生长的影响第40页
        3.3.2 扫描转角对膜层粗糙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第40-41页
    3.4 扫描速度和道次对膜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第41-48页
        3.4.1 扫描速度对膜层生长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第43-44页
        3.4.2 扫描道次对膜层生长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第44-46页
        3.4.3 扫描式微弧氧化成膜效率探讨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4 铝合金扫描式微弧氧化放电特性研究第50-66页
    4.1 试验方案第50-51页
    4.2 扫描式微弧氧化电流、电压变化特征第51-55页
        4.2.1 SMAO电压变化特征第51-52页
        4.2.2 SMAO电流变化特征第52-53页
        4.2.3 氧化时间对试样表面火花放电的影响第53-55页
    4.3 电极间距对扫描式微弧氧化放电特性的影响第55-61页
        4.3.1 电极间距对SMAO工作电流的影响第55-56页
        4.3.2 电极间距对SMAO起弧电压的影响第56-57页
        4.3.3 电极间距对试样表面放电火花的影响第57-58页
        4.3.4 讨论第58-61页
    4.4 扫描速度对扫描式微弧氧化放电特性的影响第61-63页
        4.4.1 扫描速度对SMAO工作电流的影响第61页
        4.4.2 扫描速度对SMAO击穿电压的影响第61-62页
        4.4.3 扫描速度对试样表面放电火花的影响第62-63页
    4.5 扫描式微弧氧化的放电模型第63-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铝合金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成膜机理第66-98页
    5.1 铝合金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生长动力学第66-68页
    5.2 表面形貌的演变规律第68-78页
        5.2.1 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宏观形貌第68-69页
        5.2.2 A356铝合金SMAO陶瓷膜表面形貌的演变第69-72页
        5.2.3 SiC_p/A356复合材料SMAO陶瓷膜表面形貌的演变第72-78页
    5.3 截面形貌的演变规律第78-82页
        5.3.1 A356陶瓷膜截面形貌的演变第78-81页
        5.3.2 SiC_p/A356复合材料陶瓷膜截面形貌的演变第81-82页
    5.4 铝合金膜层的相结构变化第82-88页
        5.4.1 定点喷射处理陶瓷膜相结构的分布特性第82-85页
        5.4.2 扫描处理陶瓷膜相结构的分布特性第85-87页
        5.4.3 陶瓷膜相结构形成机理讨论第87-88页
    5.5 扫描式微弧氧化膜的元素分布第88-93页
        5.5.1 表面元素分布第88-91页
        5.5.2 截面元素分布第91-93页
    5.6 成膜机理讨论第93-96页
        5.6.1 SMAO过程中SiC颗粒的演变机制第93-95页
        5.6.2 SMAO陶瓷膜的成膜机理第95-96页
    5.7 本章小结第96-98页
6 铝合金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性能研究第98-120页
    6.1 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力学性能第98-102页
        6.1.1 陶瓷膜的结合强度第99-100页
        6.1.2 陶瓷膜的拉伸破坏机制第100-102页
    6.2 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耐腐蚀性能第102-109页
        6.2.1 耐酸性腐蚀浸泡试验第103-104页
        6.2.2 铝合金SMAO陶瓷膜的极化曲线第104-106页
        6.2.3 铝合金SMAO陶瓷膜的电化学阻抗谱第106-108页
        6.2.4 铝合金SMAO陶瓷膜的腐蚀机理第108-109页
    6.3 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第109-119页
        6.3.1 SMAO工艺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第109-111页
        6.3.2 SMAO工艺参数对磨损率的影响第111-114页
        6.3.3 不同处理模式下SMAO膜层的摩擦学行为第114-117页
        6.3.4 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摩擦磨损机理第117-119页
    6.4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20-122页
    7.1 研究结论第120-121页
    7.2 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0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0-13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
下一篇:编组站车流定时、定编集结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