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语第15-17页
1 绪论第17-29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认知无线电网络概述第17-21页
    1.3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21-24页
        1.3.1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安全特点第21-22页
        1.3.2 物理层安全概述第22-24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4-26页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5-26页
    1.5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26-29页
2 物理层安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第29-41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物理层安全的理论基础第29-31页
    2.3 物理层安全的研究现状第31-39页
        2.3.1 单天线窃听信道第31-33页
        2.3.2 多天线窃听信道第33-35页
        2.3.3 干扰窃听信道第35-36页
        2.3.4 中继窃听信道第36-37页
        2.3.5 认知无线电网络第37-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协作干扰的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第41-75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网络与通信过程描述第42-47页
        3.2.1 网络模型第42-43页
        3.2.2 第一时隙通信过程第43-46页
        3.2.3 第二时隙通信过程第46-47页
    3.3 协作干扰方案中的功率优化方法第47-53页
        3.3.1 窃听者窃听初级用户信号时的功率优化方案第47-52页
        3.3.2 窃听者窃听初级用户和次级用户信号时的功率优化方案第52-53页
    3.4 协作干扰方案中基于联盟形成博弈的干扰源多选方法第53-63页
        3.4.1 基于联盟博弈理论的干扰源多选算法建模第54-57页
        3.4.2 基于联盟博弈理论的干扰源多选算法性质分析和具体设计第57-63页
    3.5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63-73页
        3.5.1 协作干扰方案性能仿真与分析第63-68页
        3.5.2 干扰源多选方案的性能分析与仿真第68-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4 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干扰源-中继节点联合选择问题研究第75-99页
    4.1 引言第75-76页
    4.2 网络与通信过程描述第76-80页
        4.2.1 网络模型第76-77页
        4.2.2 通信时隙过程第77-80页
    4.3 基于最优停止理论的干扰源-中继节点联合选择方案第80-88页
        4.3.1 问题建模第80-83页
        4.3.2 最优停止算法设计第83-88页
    4.4 干扰源-中继节点联合选择方案中的最优观测序列选取第88-91页
    4.5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91-97页
        4.5.1 给定观测序列情况下的性能仿真与分析第91-94页
        4.5.2 最优观测序列情况下的性能仿真与分析第94-97页
    4.6 本章小结第97-99页
5 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干扰源激励问题研究第99-125页
    5.1 引言第99-100页
    5.2 网络与通信过程描述第100-103页
        5.2.1 网络模型第100-101页
        5.2.2 通信时隙过程第101-103页
    5.3 干扰源激励方案中网络节点的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优化第103-110页
        5.3.1 最优化问题建模第103-104页
        5.3.2 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优化求解第104-110页
    5.4 基于VICKREY拍卖的干扰源激励算法设计第110-114页
        5.4.1 算法设计方案第111-113页
        5.4.2 算法具体流程第113-114页
    5.5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114-124页
        5.5.1 干扰源激励方案性能仿真与分析第115-119页
        5.5.2 基于Vickrey拍卖的干扰源激励算法仿真与分析第119-124页
    5.6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25-129页
    6.1 论文的研究总结第125-126页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第126-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9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9-14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配电网多信息站域保护及状态估计信息应用研究
下一篇:铝合金表面扫描式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制备与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