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博落回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1 博落回简介 | 第10页 |
1.1.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3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 斜纹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1 斜纹夜蛾简介 | 第13页 |
1.2.2 斜纹夜蛾解毒酶活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昆虫适合度代价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1 适合度代价简介 | 第14页 |
1.3.2 适合度代价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博落回田问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消长动态 | 第16-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2.1.1 材料来源及田间管理方法 | 第16页 |
2.1.2 调查方法 | 第16页 |
2.1.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7-34页 |
2.2.1 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 第17-20页 |
2.2.2 节肢动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指数 | 第20-25页 |
2.2.3 节肢动物群落的消长动态 | 第25-28页 |
2.2.4 生态位分析 | 第28-34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博落回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7-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7页 |
3.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3.2.1 不同处理间斜纹夜蛾生物学参数 | 第38-40页 |
3.2.2 不同处理问斜纹夜蛾蛹长、蛹宽和蛹重量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博落回对斜纹夜蛾两种主要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 第44-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4.1.1 供试材料 | 第44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4.1.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4.2.1 斜纹夜蛾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差异分析 | 第45页 |
4.2.3 斜纹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差异分析 | 第45-46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5.2 创新点 | 第48-49页 |
5.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