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国解读史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前言第6-9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6-7页
    二、研究现状第7-8页
    三、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第8-9页
第一章“美学解读”时期第9-14页
    第一节 《1844 手稿》的首次出场第9-11页
    第二节 建国之后的美学之争第11-14页
第二章“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大讨论时期第14-30页
    第一节“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讨论的历史背景第14-15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的讨论第15-18页
        一、“人道主义”的定义第15-17页
        二、马克思《1844 手稿》中人的思想第17-18页
    第三节 “异化问题”的讨论第18-20页
    第四节 《1844 手稿》与马克思后期思想之间的关系第20-21页
        一、“贯通说”第20-21页
        二、“断裂说”第21页
    第五节 对这场大讨论的反思第21-30页
        一、对解读模式的反思第21-22页
        二、“难解难分”的学术与政治第22-23页
        三、对《1844 手稿》与费尔巴哈思想关系的反思第23-30页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第23-25页
            (二)马克思后来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第25-27页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1844 手稿》第27-30页
第三章 “回到马克思”时期第30-42页
    第一节 “回到马克思”口号的提出与“中国马克思学”第30-32页
    第二节 《1844 手稿》理论地位的再研究第32-33页
    第三节 《1844 手稿》的文献学研究第33-39页
        一、《1844 手稿》的版本考证第34-35页
        二、《1844 手稿》的内容编排与文献信息第35-39页
    第四节 《1844 手稿》文本再解读的理论热点第39-42页
        一、《1844 手稿》与《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第39-40页
        二、《1844 手稿》与马克思的思想脉络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下一篇:哲学视角下德鲁克管理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