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基于GIS的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研究概述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页
    1.2 研究内容、目的与创新点第8-11页
        1.2.1 研究内容第8-9页
        1.2.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3 研究创新点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1-12页
2.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概述第12-28页
    2.1 可达性研究综述第12-15页
        2.1.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2.1.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2.2 城市公园绿地概述第15-20页
        2.2.1 城市公园绿地的起源与发展第15-17页
        2.2.2 城市公园绿地概念第17-18页
        2.2.3 城市公园绿地功能第18-19页
        2.2.4 城市公园绿地分类第19-20页
    2.3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概述第20-28页
        2.3.1 可达性概念第21-22页
        2.3.2 可达性特征第22-23页
        2.3.3 可达性影响因素第23-24页
        2.3.4 可达性方法的比较与选取第24-27页
        2.3.5 最小临近距离法在绿地可达性分析中的应用第27-28页
3. 成都市公园绿地发展概述第28-41页
    3.1 成都市市域概况第28-35页
        3.1.1 自然环境特点第28-31页
        3.1.2 历史发展概况第31-35页
    3.2 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发展概述第35-41页
        3.2.1 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回顾第35-40页
        3.2.2 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分析第40-41页
4. 建立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数据库第41-53页
    4.1 数据获取第41-42页
    4.2 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数据库第42-53页
5. 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第53-70页
    5.1 最小临近距离法第53-70页
        5.1.1 最小临近法概述第53页
        5.1.2 最小临近法分析结果第53-70页
6. 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结论第70-73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讨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窗大小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下一篇:对赌协议在企业并购中运用的风险及应对研究--以蓝色光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