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研究概述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内容、目的与创新点 | 第8-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3 研究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1-12页 |
2.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概述 | 第12-28页 |
2.1 可达性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城市公园绿地概述 | 第15-20页 |
2.2.1 城市公园绿地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17页 |
2.2.2 城市公园绿地概念 | 第17-18页 |
2.2.3 城市公园绿地功能 | 第18-19页 |
2.2.4 城市公园绿地分类 | 第19-20页 |
2.3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概述 | 第20-28页 |
2.3.1 可达性概念 | 第21-22页 |
2.3.2 可达性特征 | 第22-23页 |
2.3.3 可达性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3.4 可达性方法的比较与选取 | 第24-27页 |
2.3.5 最小临近距离法在绿地可达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3. 成都市公园绿地发展概述 | 第28-41页 |
3.1 成都市市域概况 | 第28-35页 |
3.1.1 自然环境特点 | 第28-31页 |
3.1.2 历史发展概况 | 第31-35页 |
3.2 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发展概述 | 第35-41页 |
3.2.1 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 第35-40页 |
3.2.2 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分析 | 第40-41页 |
4. 建立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数据库 | 第41-53页 |
4.1 数据获取 | 第41-42页 |
4.2 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数据库 | 第42-53页 |
5. 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 第53-70页 |
5.1 最小临近距离法 | 第53-70页 |
5.1.1 最小临近法概述 | 第53页 |
5.1.2 最小临近法分析结果 | 第53-70页 |
6. 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结论 | 第70-73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讨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