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9-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 霉菌毒素 | 第14-17页 |
1.1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 第14-15页 |
1.2 霉菌毒素的产生、代谢与危害 | 第15-17页 |
1.2.1 黄曲霉毒素 | 第15页 |
1.2.2 呕吐毒素 | 第15-16页 |
1.2.3 玉米赤霉烯酮 | 第16-17页 |
1.3 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 第17页 |
1.3.1 6种霉菌毒素在中国限值和污染严重性 | 第17页 |
2 后备母猪与情期启动 | 第17-18页 |
2.1 评定后备母猪潜在繁殖性能的指标 | 第17-18页 |
2.1.1 卵泡发育状况 | 第17-18页 |
2.1.2 初情日龄 | 第18页 |
3 霉菌毒素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4 霉菌毒素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19-20页 |
5 霉菌毒素对动物氧化状态的影响 | 第20页 |
6 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第22-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1.2 自然霉变玉米和霉变麦麸的制备与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1.3 试验饲粮 | 第23-25页 |
1.4 饲养管理 | 第25页 |
1.5 样品的采集 | 第25-26页 |
1.5.1 饲料样品 | 第25页 |
1.5.2 血液样品 | 第25-26页 |
1.5.3 内脏器官样品 | 第26页 |
1.5.4 卵泡液样 | 第26页 |
1.6 试验指标测定及方法 | 第26-31页 |
1.6.1 生产性能的测定 | 第26页 |
1.6.2 繁殖性能的测定 | 第26页 |
1.6.3 激素指标的测定 | 第26页 |
1.6.4 血清、卵泡液和肝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26-28页 |
1.6.5 肝脏和卵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测定 | 第28-31页 |
1.7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2 试验结果 | 第32-46页 |
2.1 不同比例自然霉变玉米替代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2-37页 |
2.1.1 不同比例霉变玉米替代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2.1.2 不同比例霉变玉米替代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2.1.3 不同比例霉变玉米替代对后备母猪血清、卵泡液和肝脏氧化应激指标影响 | 第34-36页 |
2.1.4 不同比例霉变玉米替代对后备母猪血液和卵泡液激素水平影响 | 第36页 |
2.1.5 不同比例霉变玉米替代对后备母肝脏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第36-37页 |
2.2 自然霉变玉米及霉变麦麸完全替代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7-46页 |
2.2.1 自然霉变玉米及霉变麦麸完全替代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2.2.2 自然霉变玉米及霉变麦麸完全替代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2.2.3 自然霉变玉米及霉变麦麸完全替代对后备母猪血清和卵泡液相关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 第41-43页 |
2.2.4 自然霉变玉米及霉变麦麸完全替代对后备母猪血清和卵泡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 第43-45页 |
2.2.5 自然霉变玉米及霉变麦款完全替代对后备母猪卵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51页 |
3.1 配合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 第46页 |
3.2 饲粮中自然霉变玉米及麦麸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 不同比例霉变玉米替代对后备母猪肝脏IGF1、IGFALS、IL-6、IL-1 β和SOCS3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 饲粮中自然霉变玉米及麦麸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3.5 饲粮中自然霉变玉米及麦麸对后备母猪氧化状态的影响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