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论文

清代荀学史略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绪论第15-25页
第一章 清初荀学的发展第25-58页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反王学思潮及其对荀学的影响第25-32页
    第二节 清初学者对荀学的推动第32-44页
        一、傅山、王懋竑对《荀子》的校注第32-36页
        二、费密、顾炎武荀子从祀之议第36-44页
    第三节 清初理学家对荀子的批判第44-58页
        一、孙奇逢、熊赐履等传统理学家对荀子的批判第44-49页
        二、冯班对荀子人性论及礼义观的批判第49-52页
        三、焦袁熹对荀子认可下的批判第52-58页
第二章 清中叶荀学的兴盛(上)第58-128页
    第一节 清中叶荀学兴盛的背景与特点第58-64页
    第二节 清中叶的《荀子》整理校注成果第64-88页
        一、谢墉、卢文弨《荀子笺释》第65-70页
        二、王念孙《读荀子杂志》第70-77页
        三、清中叶其他《荀子》校注之作第77-82页
        四、清中叶删选《荀子》之作第82-88页
    第三节 清中叶对荀子生平及相关问题的考证第88-106页
        一、对荀子生平的考证第88-99页
        二、对荀子姓氏及杨惊其人的考证第99-106页
    第四节 清中叶学者对荀子的辩解与推崇第106-128页
        一、为荀子“性恶论”及非思、孟辩解第106-112页
        二、反对以李斯、韩非之事责难荀子第112-115页
        三、发明汉人孟、荀并称之意第115-118页
        四、表彰荀子传经之功第118-122页
        五、《四库全书总目》对荀子的评价及其影响第122-128页
第三章 清中叶荀学的兴盛(下)第128-168页
    第一节 惠栋《荀子微言》及其荀学思想第128-142页
        一、《荀子微言》及其成书流传考述第130-134页
        二、以阐发微言大义为特点的荀学思想第134-142页
    第二节 戴震对《荀子》义理的阐发第142-156页
        一、戴震对荀子人性论的批判第143-151页
        二、戴震对荀子思想的承袭第151-156页
    第三节 汪缙《绳荀》及其荀学思想第156-168页
        一、对荀子礼学思想的剖析与继承第157-164页
        二、为荀子“性恶论”及其他方面的辩解第164-168页
第四章 晚清荀学的演变与论争第168-235页
    第一节 晚清荀学演变的背景与原因第168-172页
    第二节 乾嘉荀学之余波第172-193页
        一、俞樾《荀子平议》、《荀子诗说》及其荀学思想第173-183页
        二、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83-185页
        三、晚清其他《荀子》校注、考证之作第185-193页
    第三节 章太炎对荀子思想的表彰与研究第193-209页
        一、以传统考据方法对荀子的研究及表彰第194-202页
        二、以西方理论对荀子学说的诠释第202-206页
        三、以佛学理论对荀子人性论、认知论的考察第206-209页
    第四节 维新派对荀子的批判及其矛盾思想第209-235页
        一、维新派“排荀”运动的主力谭嗣同第209-216页
        二、维新派“排荀”主张上的共识第216-223页
        三、维新派对待荀子的矛盾思想第223-228页
        四、维新派与章太炎及其他学者在荀学上的分歧与论争第228-235页
结语第235-239页
参考文献第239-249页
致谢第249-2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50-25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51页

论文共2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研究
下一篇:石家庄诺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