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研究

内容摘要第12-16页
ABSTRACT第16-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35页
    一 选题意义第22-24页
        1、学术史意义第23页
        2、研究成果的反思第23-24页
        3、当前社会价值第24页
    二 研究现状第24-32页
        1、研究的历程第24-26页
        2、研究的内容第26-32页
    三 研究对象、方法及思路第32-35页
        1、研究对象第32-33页
        2、研究方法第33页
        3、研究思路第33-35页
第二章 文献定位,概念界定第35-48页
    第一节 郭店儒简的定位第35-42页
        一、学派归属的分歧第35-38页
        二、子思时代的儒家文献第38-41页
        余论:以时间为标准定位儒简第41-42页
    第二节 人文精神概说第42-48页
        一、概念界定第42-44页
        二、思想来源第44-48页
第三章 字源考辩,人文化成第48-62页
    第一节 “仁义礼智圣忠信”的人文精神第49-58页
        一、仁第49-50页
        二、义第50-51页
        三、礼第51-52页
        四、智第52-54页
        五、圣第54-55页
        六、忠第55-56页
        七、信第56-58页
    第二节 “五行”和“六位”的人文精神第58-62页
        一、“五行”的人文精神第58-60页
        二、“六位”的人文精神第60-62页
第四章 性自命出——人性的探索第62-88页
    第一节 天生百物人为贵第63-66页
        一、天生百物第63-65页
        二、人为贵第65-66页
    第二节 “性”、“情”概述第66-73页
        一、“性”的内涵第66-70页
        二、情之内涵第70-73页
    第三节 人性的具体探索第73-80页
        一、以心取性第74-75页
        二、以物取性第75-77页
        三、习以养性第77-78页
        四、道以长性第78-80页
    第四节 人性探索的意义第80-88页
        一、天命之性与性善论第81-84页
        二、自然之性与性恶论第84-88页
第五章 金声玉振——人格的臻善第88-131页
    第一节 “五行”概说第88-100页
        一、“五行”考释第88-93页
        二、简帛“五行”之比较第93-100页
    第二节 儒简的人格修养第100-113页
        一、“五行”的思想来源第100-104页
        二、“德之行”与“行”第104-111页
        三、成德目标第111-113页
    第三节 人格臻善的进程第113-121页
        一、成德主体第114-115页
        二、成德条件第115-117页
        三、成德方式第117-121页
    第四节 “五行”的意义第121-131页
        一、郭店儒简与《大学》、《中庸》第121-125页
        二、从“五行”到“四端”第125-128页
        三、从“五行”到“五常”第128-131页
第六章 仁内义外——人伦的构建第131-164页
    第一节 “六位”概述第131-137页
        一、思想渊源第131-134页
        二、“六德”与“六位”不是互文第134-137页
    第二节 伦理构建的方式第137-155页
        一、以德称位第138-143页
        二、天降大常,穷达以时第143-148页
        三、仁义之辨第148-155页
    第三节 “六位”的意义第155-164页
        一、社会意义第155-159页
        二、对后儒的影响第159-161页
        三、从“六位”到“三纲”第161-164页
第七章 王道治略——人治的践行第164-188页
    第一节 德治理念第164-171页
        一、为政以德第164-167页
        二、忠信之道第167-170页
        三、大同理想第170-171页
    第二节 执政方略第171-183页
        一、政权转移第171-177页
        二、政体构建第177-180页
        三、政务践行第180-183页
    第三节 郭店儒简王道治略的影响第183-188页
        一、对孟子民本思想的影响第183-185页
        二、对荀子王霸思想的影响第185-188页
第八章 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特征及意义第188-203页
    第一节 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特征第188-191页
        一、天人贯通人为贵第188-189页
        二、以道德为本位第189-190页
        三、注重实践第190-191页
    第二节 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意义第191-203页
        一、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传承第191-195页
        二、发掘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第195-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1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14-215页
致谢第215-21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0T MRI在诊断壶腹周围病变中的应用及壶腹周围癌术后相关预后因素研究
下一篇:清代荀学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