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1 前言 | 第17-43页 |
1.1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 第19-21页 |
1.1.1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 第19-20页 |
1.1.2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 第20-21页 |
1.2 国际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第21-33页 |
1.2.1 科学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在19世纪末期 | 第21-22页 |
1.2.2 国际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陷入低潮 | 第22-23页 |
1.2.3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开始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 | 第23-25页 |
1.2.4 体育社会心理学理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 | 第25-27页 |
1.2.5 迄今最积极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创建工作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 | 第27-28页 |
1.2.6 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建设热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 | 第28-29页 |
1.2.7 21世纪讨论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问题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欧洲和中国 | 第29-32页 |
1.2.8 小结 | 第32-33页 |
1.3 明确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重要性 | 第33-38页 |
1.3.1 当前国际体育社会心理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1.3.2 明确研究内容是进行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基础 | 第36-38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8-4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8-39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39-40页 |
1.5 小结 | 第40-43页 |
2 研究方案 | 第43-54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43-50页 |
2.1.1 文献资料法 | 第43-45页 |
2.1.2 专家访谈法 | 第45-46页 |
2.1.3 质性分析法 | 第46页 |
2.1.4 问卷调查法 | 第46-50页 |
2.1.5 数理统计法 | 第50页 |
2.2 研究步骤 | 第50-51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51-54页 |
3 国际运动心理学界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的认知 | 第54-70页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56-58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56-57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57-5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3.2.1 中外运动心理学家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 第58-60页 |
3.2.2 中外运动心理学家对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的认知 | 第60-62页 |
3.2.3 中外运动心理学家眼中的体育社会心理学议题 | 第62-64页 |
3.3 讨论 | 第64-68页 |
3.3.1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 第64-65页 |
3.3.2 二元视角下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 | 第65页 |
3.3.3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第65-68页 |
3.4 小结 | 第68-70页 |
4 确认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技术方法 | 第70-77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71-7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2-75页 |
4.2.1 判断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理由 | 第72-73页 |
4.2.2 判断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原则 | 第73-74页 |
4.2.3 判断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方法 | 第74-75页 |
4.3 讨论 | 第75-76页 |
4.4 小结 | 第76-77页 |
5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界定 | 第77-97页 |
5.1 国际运动心理学界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缺乏一致认知 | 第77-81页 |
5.2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检取范围 | 第81-86页 |
5.2.1 21种中、英文期刊的载文情况 | 第82-84页 |
5.2.2 8部体育社会心理学著作的载文情况 | 第84-86页 |
5.3 著作中讨论较多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 | 第86-90页 |
5.4 社会心理学著作中讨论较多的议题 | 第90-92页 |
5.5 中、外运动心理学研究者认可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内容 | 第92-94页 |
5.6 小结 | 第94-97页 |
6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分类 | 第97-112页 |
6.1 依据理论对体育社会心理学内容进行分类 | 第102-107页 |
6.2 根据研究倾向性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内容进行分类 | 第107-110页 |
6.2.1 心理学倾向的体育社会心理学 | 第107-108页 |
6.2.2 社会学倾向的体育社会心理学 | 第108-109页 |
6.2.3 人类文化学倾向的体育社会心理学 | 第109-110页 |
6.3 小结 | 第110-112页 |
7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 第112-123页 |
7.1 心理学倾向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内容纵向联系 | 第112-116页 |
7.2 社会学倾向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内容纵向联系 | 第116-118页 |
7.3 文化人类学倾向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内容纵向联系 | 第118-119页 |
7.4 体育社会心理学内容的完整结构 | 第119页 |
7.5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 第119-121页 |
7.6 小结 | 第121-123页 |
8 总结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附件 | 第136-171页 |
附件1 中文版访谈提纲 | 第136-137页 |
附件2 英文版访谈提纲 | 第137-138页 |
附件3 邀请国外研究者参与问卷调查的邮件 | 第138-139页 |
附件4 20名中、外运动心理学家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的认知 | 第139-144页 |
附件5 辨别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技术方法的访谈信息 | 第144-147页 |
附件6 中文版调查问卷 | 第147-149页 |
附件7 英文版调查问卷 | 第149-151页 |
附件8 8种体育社会心理学著作载文情况 | 第151-155页 |
附件9 11种社会心理学著作载文情况 | 第155-159页 |
附件10 基于社会心理学著作内容确认的体育社会心理学议题 | 第159-166页 |
附件11 社会心理学或体育社会心理学著作中论及较少的议题 | 第166-1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17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75-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