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中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中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 | 第13-19页 |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 第13-14页 |
1.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国高校思想治教育培养目标的灵魂 | 第13-14页 |
2.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第14页 |
(二)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 第14-16页 |
1.“弘益人间”是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理念 | 第14-15页 |
2.培养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人才是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第15-16页 |
(三)中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立的共性 | 第16-17页 |
1.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一致性 | 第16页 |
2.两国都注重对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 第16-17页 |
3.两国培养目标的设立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全球性 | 第17页 |
(四)中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差异比较 | 第17-19页 |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体现的政治性不同 | 第17-18页 |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体现的实质内容不同 | 第18页 |
3、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反映的民族传统不同 | 第18-19页 |
二、中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比较 | 第19-27页 |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第19页 |
2.爱国主义教育 | 第19-20页 |
3.理想信念教育 | 第20页 |
4.道德品质教育 | 第20-21页 |
5.综合素质教育 | 第21-22页 |
(二)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资本主义制度教育 | 第22页 |
2.民族意识教育 | 第22-23页 |
3.儒家伦理教育 | 第23页 |
4.爱国主义教育 | 第23-24页 |
5.传统道德教育 | 第24页 |
(三)中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24-27页 |
1.两国都非常重视政治教育 | 第24-25页 |
2.两国都很重视道德教育 | 第25页 |
3.两国的思想政教育在内容上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4.中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 第26-27页 |
三、中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分析 | 第27-35页 |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 第27-30页 |
1.专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 | 第27页 |
2.党团组织教育 | 第27-28页 |
3.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进行教育 | 第28-29页 |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 第29页 |
5.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 第29-30页 |
(二)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 第30-32页 |
1.正规化教育 | 第30-31页 |
2.各类社团教育 | 第31页 |
3.宗教教育 | 第31-32页 |
4.社会活动 | 第32页 |
(三)中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之处 | 第32-33页 |
1.重视课程教学 | 第33页 |
2.实践活动渗透 | 第33页 |
(四)中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之处 | 第33-35页 |
1.思想政治教育主导途径的不同 | 第34页 |
2.学生社团组织的性质不同 | 第34-35页 |
四、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41页 |
(一)注重主流政治意识的融入 | 第35-36页 |
(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 | 第36-37页 |
(三)重视传统儒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四)整合社会资源,重视道德实践,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38-39页 |
(五)结合宗教信仰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