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概述 | 第10-16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4页 |
1.价值观的含义 | 第10页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 第10-12页 |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 第12-14页 |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第14-15页 |
2.防止西方腐朽价值观念的侵蚀,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 第15页 |
3.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 第15-16页 |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一) 教育内容不够明确 | 第16-17页 |
1.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和概括 | 第16页 |
2.教育内容不断变化 | 第16-17页 |
(二) 部分辅导员队伍质量下降 | 第17-18页 |
1.部分辅导员专业素质欠缺 | 第17页 |
2.部分辅导员思想上不重视 | 第17-18页 |
3.部分辅导员行为上应付了事 | 第18页 |
(三)教育教学方式古板单一 | 第18-20页 |
1.“思政课”教学缺乏活力 | 第18-19页 |
2.教学不符合学生心理需要 | 第19页 |
3.教学脱离社会实践 | 第19-20页 |
(四)教育管理不到位 | 第20-21页 |
1.大班授课针对性不强 | 第20页 |
2.教育缺乏持续性 | 第20-21页 |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1-26页 |
(一)学校教育的偏失 | 第21-23页 |
1.学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21-22页 |
2.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22页 |
3.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完备 | 第22-23页 |
(二)社会大环境的不利影响 | 第23-26页 |
1.社会转型期的消极影响 | 第23-24页 |
2.互联网时代各种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 第24页 |
3.多元文化与社会思潮的冲击 | 第24-26页 |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 第26-38页 |
(一) 加强思想引导 | 第26-27页 |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6-27页 |
2.引导大学生辩证对待西方价值观 | 第27页 |
(二) 拓宽教育管理途径 | 第27-32页 |
1.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师资力量 | 第27-28页 |
2.重视并发挥“思政课”主导作用 | 第28-29页 |
3.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第29-31页 |
4.创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模式 | 第31页 |
5.打造网络文化育人新平台 | 第31-32页 |
(三)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 第32-35页 |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 第33页 |
2.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 第33-34页 |
3.发挥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作用 | 第34-35页 |
(四)优化社会大环境 | 第35-38页 |
1.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整顿党内风气 | 第35-36页 |
2.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素质 | 第36页 |
3.推进社会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保障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