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磨机的计算机模拟和磨片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18页 |
| ·概述 | 第8-9页 |
| ·盘磨机磨片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 ·盘磨机类型 | 第9-10页 |
| ·盘磨机的磨浆原理 | 第10-11页 |
| ·磨片分区和齿形形状 | 第11页 |
| ·磨片的齿形参数 | 第11-13页 |
| ·盘磨机相关设备工作过程模拟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盘磨机磨片的材质及其使用寿命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盘磨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8页 |
| 2 盘磨机磨片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18-30页 |
| ·盘磨机磨浆有效功率 | 第18-19页 |
| ·低浓磨浆有效功率 | 第18-19页 |
| ·中浓磨浆有效功率 | 第19页 |
| ·高浓磨浆有效功率 | 第19页 |
| ·挤压和剪切功率 | 第19-25页 |
| ·滑行速度和切向速度 | 第19-21页 |
| ·挤压功率和剪切功率的推导 | 第21-25页 |
| ·打浆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25页 |
| ·打浆过程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 ·磨浆和打浆理论介绍 | 第26-28页 |
| ·SEL理论 | 第26页 |
| ·SSL理论 | 第26-27页 |
| ·SBE理论 | 第27-28页 |
| ·盘磨机磨片齿形参数的设计方法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盘磨机磨浆过程模拟 | 第30-57页 |
|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第30-31页 |
| ·有限体积法 | 第30-31页 |
| ·Fluent简介 | 第31-32页 |
| ·Fluent程序的结构 | 第31页 |
| ·Fluent程序求解问题的步骤 | 第31-32页 |
| ·流场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 ·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 ·CFD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 ·磨浆过程流场分析 | 第35-56页 |
| ·网格划分 | 第35-36页 |
| ·指定边界条件 | 第36页 |
| ·求解条件设置及结果后处理 | 第36-39页 |
| ·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 ·不同磨浆过程模型模拟的比较 | 第43-53页 |
| ·高浓磨浆过程模拟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4 盘磨机磨片结构与齿形参数的设计 | 第57-73页 |
| ·磨片齿形参数设计准则 | 第57-59页 |
| ·低浓、中浓、高浓磨浆下磨片齿形参数设计的特点 | 第59-60页 |
| ·磨片齿形参数设计的分析 | 第60-62页 |
| ·盘磨机磨片设计 | 第62-70页 |
| ·盘磨机磨片设计的流程 | 第62-63页 |
| ·第一道磨浆的磨片设计 | 第63-67页 |
| ·第二道磨浆的磨片设计 | 第67-70页 |
| ·高浓磨浆功率的计算 | 第70-71页 |
| ·第一道高浓磨浆有效功率的计算 | 第70页 |
| ·第二道高浓磨浆有效功率的计算 | 第70-71页 |
| ·高浓磨浆总功率的计算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5 结论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74-75页 |
| 6 展望 | 第75-76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83页 |
| 9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