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第10-13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 ·青年教师 | 第13页 |
| ·一致性 | 第13-14页 |
| ·教学目标—策略—评价一致性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 ·关于教学目标的文献 | 第17-19页 |
| ·泰勒原理 | 第17-18页 |
|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第18-19页 |
| ·关于教学设计的文献 | 第19-21页 |
| ·盛群力对系统教学设计的解读 | 第19-20页 |
| ·格兰特.威金斯的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 第20-21页 |
| ·目标-策略-评价三者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 ·三者是相互融合并存的整体 | 第21-23页 |
| ·三者是以目标为核心的统一体 | 第23-24页 |
| ·一致性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 ·系统科学发展对系统教学设计的影响 | 第24页 |
|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三者关系的论述 | 第24-25页 |
| ·崔允漷对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研究 | 第2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5-27页 |
| 第3章 三者缺乏一致性的表现 | 第27-36页 |
| ·教学目标欠合理 | 第27-30页 |
| ·无教学目标设计环节 | 第27-28页 |
| ·教学目标表述不清 | 第28页 |
| ·教学目标不适切 | 第28-30页 |
| ·教学策略脱离于目标 | 第30-32页 |
| ·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偏离 | 第30-31页 |
| ·教学目标与策略不匹配 | 第31-32页 |
| ·教学活动不足以达成目标 | 第32页 |
| ·教学评价与目标不一致 | 第32-36页 |
| ·青年教师缺乏评价意识 | 第32-34页 |
| ·评价反馈与目标不匹配 | 第34-36页 |
| 第4章 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 | 第36-46页 |
| ·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 ·原因一:目标意识的淡薄 | 第36页 |
| ·原因二:策略设计缺乏系统化 | 第36-37页 |
| ·原因三:评价素养的匮乏 | 第37-38页 |
| ·改进教学的建议 | 第38-46页 |
| ·强化意识,明确目标,确保三者一致性的起点 | 第38-41页 |
| ·重视策略,精心设计,落实三者一致性的措施 | 第41-43页 |
| ·研究评价,提高素养,实现三者一致性的要求 | 第43-46页 |
| 第5章 改进教学的案例研究 | 第46-67页 |
| ·案例一:四年级语文《颐和园》 | 第46-53页 |
| ·案例具体描述 | 第46-51页 |
| ·该案例“目标-策略-评价”一致性的分析 | 第51-53页 |
| ·案例二: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 第53-59页 |
| ·案例具体描述 | 第53-58页 |
| ·该案例“目标-策略-评价”一致性的分析 | 第58-59页 |
| ·案例三:一年级英语《1AM3U1》 | 第59-67页 |
| ·案例具体描述 | 第59-65页 |
| ·该案例“目标-策略-评价”一致性的分析 | 第65-67页 |
| 第6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第67-70页 |
| ·研究的结论 | 第67-68页 |
| ·研究的反思 | 第68-70页 |
| 结语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 | 第76-78页 |
| 附录一:“目标‐策略‐评价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观察表 | 第76页 |
| 附录二:青年教师访谈提纲 | 第76-77页 |
| 附录三: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