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与地球构造论文

蒙古地区壳幔结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地质构造背景第15-19页
   ·研究现状第19-26页
   ·研究思路第26-27页
   ·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简介第29-53页
   ·P波接收函数原理与方法第29-36页
     ·坐标旋转第30页
     ·接收函数提取第30-33页
     ·H-κ扫描叠加方法第33-35页
     ·共转换点叠加方法(CCP)第35-36页
   ·地震波衰减研究第36-50页
     ·Lg波Q值的地球物理含义第37-38页
     ·近震震相第38-40页
     ·Lg波Q值研究的方法及原理第40-49页
     ·Lg波Q值成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现状第49-50页
   ·Pn速度成像研究第50-53页
     ·Pn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第51-52页
     ·Pn速度成像的研究进展第52-53页
第三章 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研究第53-71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53-56页
   ·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结构第56-67页
     ·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厚度结果第56-61页
     ·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地壳厚度与重力模拟结果第61-65页
     ·蒙古中南部地区的波速比值结果第65-67页
   ·讨论第67-70页
   ·结论第70-71页
第四章 Lg波衰减成像研究第71-85页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71-75页
   ·Lg波Q值层析成像研究第75-78页
     ·检测板测试第75-76页
     ·Lg波Qo值成像结果第76-78页
   ·讨论第78-83页
     ·沉积层的影响第78-80页
     ·热流的影响第80页
     ·地壳地质结构的影响第80-81页
     ·S波速度结构第81-82页
     ·与地震强度的关系第82-83页
   ·结论第83-85页
第五章 蒙古及邻区Pn速度成像研究第85-95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85-88页
   ·蒙古及邻区Pn速度成像结果第88-92页
   ·讨论第92-94页
   ·结论第94-9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结论与认识第95-96页
   ·工作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与发表文章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滇交界地段强震潜在危险区深部结构和孕震环境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震源时间函数的震源过程复杂性分析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