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论文

基于视震源时间函数的震源过程复杂性分析新方法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4页
   ·地震破裂过程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地震破裂过程研究进展第13-18页
     ·破裂过程研究中使用的资料类型第14-15页
     ·破裂过程研究中采用的路径效应近似方法第15-16页
     ·破裂过程研究方法第16-18页
   ·地震破裂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9-21页
     ·研究目的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论文结构第21-24页
第二章 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研究的基本原理第24-58页
   ·地震破裂过程研究基本原理第24-29页
   ·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研究中常用的约束条件第29-32页
   ·地震破裂过程研究中的视震源时间函数反演方法原理第32-38页
     ·视震源时间函数提取的PLD方法第32-35页
     ·视震源时间函数反演方法第35-38页
   ·地震破裂过程研究中的直接波形反演方法第38-46页
     ·单一震源机制情形下直接波形反演方法第38-42页
     ·滑动角可变情形下直接波形反演方法第42-46页
   ·地震波形资料和静态大地测量资料联合反演方法第46-55页
     ·单一震源机制情形下联合反演方法第46-50页
     ·滑动角可变情形下联合反演方法第50-55页
   ·小结第55-58页
第三章 视震源时间函数反演方法对区域地震的应用第58-106页
   ·区域波形资料在地震破裂方向性分析中的应用第58-81页
     ·不同震相资料对地震破裂方向性分辨能力的正演测试第58-66页
     ·2013年芦山Mw6.6地震破裂方向性分析第66-73页
     ·2014年鲁甸MS6.5地震破裂方向性分析第73-76页
     ·2014年康定双震破裂方向性分析第76-81页
   ·基于视震源时间函数的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研究第81-97页
     ·2013年芦山Mw6.6地震震源破裂时空过程第81-90页
     ·2014年康定双震震源破裂时空过程第90-97页
   ·2013年芦山Mw6.6地震震源破裂时空过程联合反演研究第97-103页
   ·讨论与小结第103-106页
第四章 等矩反投影方法及其对康定双震的应用第106-126页
   ·等矩反投影方法基本原理第106-111页
   ·等矩反投影方法数值实验第111-118页
     ·台站方位分布的影响第113-115页
     ·不同破裂模式的有效性测试第115-116页
     ·随机噪声干扰的影响第116-118页
   ·等矩反投影方法在康定双震破裂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第118-122页
     ·康定主震M1第118-120页
     ·康定主震M2第120-122页
   ·讨论与小结第122-126页
第五章 子事件成像方法及其对康定双震的应用第126-142页
   ·子事件成像方法基本原理第126-130页
   ·子事件成像方法数值实验第130-134页
   ·子事件成像方法在康定双震破裂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第134-139页
     ·康定主震M1第134-136页
     ·康定主震M2第136-139页
   ·讨论与小结第139-142页
第六章 2015年尼泊尔强震序列震源时空过程复杂性第142-186页
   ·引言第142-144页
   ·数据第144-145页
   ·尼泊尔强震序列破裂方向性分析第145-154页
     ·主震M破裂方向性第145-148页
     ·强余震A2破裂方向性第148-151页
     ·强余震A3破裂方向性第151-153页
     ·尼泊尔强震序列中主震M及强余震A2和A3破裂方向性与余震空间分布第153-154页
   ·尼泊尔强震序列地震资料和大地测量资料的联合反演第154-168页
     ·主震M震源破裂时空过程第154-159页
     ·强余震A2震源破裂时空过程第159-162页
     ·强余震A3震源破裂时空过程第162-167页
     ·尼泊尔强震序列震源破裂空间特征分析第167-168页
   ·尼泊尔主震及两次强余震辐射的低频能量源时空分布特征第168-179页
     ·尼泊尔主震M破裂时空特征第168-171页
     ·尼泊尔强余震A2破裂时空特征第171-174页
     ·尼泊尔强余震A3破裂时空特征第174-177页
     ·基于等矩反投影方法的尼泊尔强震序列震源破裂空间特征分析第177-179页
   ·基于子事件成像方法的尼泊尔主震及两次强余震震源破裂过程第179-183页
   ·讨论与小结第183-186页
第七章 讨论与展望第186-192页
   ·讨论第187-189页
     ·地震破裂时空过程的反演研究第187-188页
     ·地震破裂时空过程的直接成像研究第188-189页
   ·展望第189-192页
     ·精细可靠的地球介质响应第189-190页
     ·多类型数据联合研究地震破裂过程第190-191页
     ·多方法联合研究地震破裂过程第191页
     ·震后对震害分布的快速预测第191-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4页
致谢第204-206页
附录A 2-D平面断层模型各节点地理坐标计算第206-210页
 A.1 2-D断层面在地球表面投影区域对应的四个端点经纬度坐标计算第206-207页
 A.2 2-D断层面分割的子点源对应的震中地理坐标第207-210页
附录B提取面波视震源时间函数时不同方式截取面波信号引起的相对时间偏差讨论第210-212页
 B.1 以初至P波到时为参考时刻截取面波信号方式引起的相对时间偏差第210-211页
 B.2 以面波群速度窗截取面波信号方式引起的相对时间偏差第211-212页
附录C Akaike’s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ABIC)论述第212-228页
 C.1 单一观测数据+单一光滑约束条件下的ABIC数学描述第212-221页
 C.2 单一观测数据+两种相互独立光滑约束条件下的ABIC数学描述第221-225页
 C.3 两种相互独立观测数据+两种独立光滑约束条件下的ABIC数学描述第225-228页
作者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第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地区壳幔结构研究
下一篇:台阵处理和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在微弱地震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