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1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12-20页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5-20页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20页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0-21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20-21页
   ·研究思路和采取的研究方法第21页
     ·研究思路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21-23页
     ·研究的重点第21-22页
     ·研究的难点第22-23页
2 全面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第23-31页
   ·全面依法治国的含义第23-24页
   ·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的含义第24-27页
   ·全面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的联系第27-31页
     ·全面依法治国为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营造环境氛围第28页
     ·全面依法治国为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提供方向指引第28-29页
     ·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人才支撑第29页
     ·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为全面依法治国带来示范效应第29-31页
3 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重庆市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的现状分析第31-45页
   ·重庆市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调查问卷分析第31-36页
     ·调查基本情况第31-32页
     ·调查数据分析第32-36页
   ·重庆市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取得的成绩第36-38页
     ·大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第36-37页
     ·大学生习得一定程度的法治思维第37-38页
     ·大学生对法治建设进程充满信心第38页
   ·重庆市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存在的问题第38-40页
     ·大学生对法治修养培育的认知力不够第38-39页
     ·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的内容基础薄弱第39页
     ·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的方式较为单一第39-40页
   ·重庆市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第40-45页
     ·大学生缺乏法治修养培育的主观能动性第40-41页
     ·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第41-43页
     ·家庭法治教育零散化导致培育效果不佳第43页
     ·社区法治教育专业性和系统性亟待提升第43页
     ·职能部门对网络信息的法治监督力不够第43-45页
4 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推进重庆市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的对策第45-58页
   ·完善高校关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体系第45-50页
     ·严格依法治校对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形成示范效应第45-47页
     ·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探寻法治真谛第47-48页
     ·创新重庆市法治修养培育模式促进各高校资源共享第48-49页
     ·高校借助网络新媒体来满足大学生的不同法律诉求第49-50页
   ·激发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的主观能动性第50-51页
     ·组建大学生法治兴趣小组培育积极的法治情感第50页
     ·加强校外交流学习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第50-51页
   ·借助家庭和社区法治教育的积极作用第51-52页
     ·营造和谐的家庭法治氛围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第51-52页
     ·依托基层的法治团队带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第52页
   ·职能部门需要强化网络法治监督和舆情引导第52-54页
     ·净化网络确保法治信息的真实性第52-53页
     ·搭建官方平台树立法治的权威性第53-54页
   ·借鉴国内外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的积极经验第54-58页
     ·注重大学生管理民主化与引导性第54-55页
     ·完善大学生申诉维权制度的建设第55-56页
     ·把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第56-57页
     ·加强对社会法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第57-58页
5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63-64页
附录 B:重庆市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的调查问卷第64-66页
附录 C:关于重庆市大学生法治修养培育问题的访谈提纲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师范高校通识课程实施研究--以重庆市某师范高校为例
下一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