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弹性力学论文

半晶态高分子材料微尺度粘弹性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4页
   ·高分子材料及粘弹性特征第14-17页
     ·高分子材料及典型试验材料选择第14页
     ·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特征第14-16页
     ·粘弹性宏观及微观测试方法第16-17页
   ·基于微/纳米压入的粘弹性表征第17-25页
     ·微/纳米压入技术及压入特征曲线第17-19页
     ·压入测试中的压头第19-20页
     ·压头下方应力应变场第20-21页
     ·半晶态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压入特征第21-23页
     ·基于微/纳米压入技术的粘弹性表征及研究方法第23-25页
   ·高分子材料微尺度粘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30页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0-31页
   ·试验所用主要设备第31-34页
第二章 微压入过程的率敏感性特征第34-56页
   ·试验材料及压入试验第34-35页
     ·试验材料第34页
     ·压入测试第34-35页
   ·压入加载过程的率敏感性第35-45页
     ·加载段应变率及加载指数第35-36页
     ·压入硬化与软化第36-38页
     ·恒载荷速率条件下的加载指数及应变率第38-41页
     ·CSM条件下的加载指数第41-43页
     ·CSM条件下的刚度和弹性模量第43-45页
   ·压入卸载过程的率敏感性第45-55页
     ·恒载荷速率下卸载过程的率敏感性第45-51页
     ·CSM加载条件卸载过程的率敏感性第51-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粘弹性材料微压入弹性模量及硬度的蠕变校正第56-70页
   ·试验方法第56-57页
   ·粘弹性蠕变校正计算过程第57-60页
     ·基于纯弹性接触压入的基本方程第57页
     ·粘性修正的B. Tang & A.H.W. Ngan理论方法第57-58页
     ·蠕变校正简化计算过程及蠕变修正因子第58-60页
   ·卸载刚度及保载结束点位移速率的获取第60-62页
   ·弹性模量及接触硬度的粘弹性蠕变校正第62-68页
     ·蠕变因子与蠕变校正因子第62-64页
     ·弹性模量的蠕变校正第64-66页
     ·接触硬度的蠕变校正第66-68页
   ·本章小节第68-70页
第四章 微压入恒载荷保载蠕变段的粘弹性特征第70-90页
   ·试验设定第70页
   ·粘弹性特征方程及特征参量第70-74页
     ·粘弹性材料的压入过程第70-71页
     ·保载段粘弹性特征方程第71-73页
     ·蠕变柔量及延迟谱的求解第73-74页
   ·保载载荷对粘弹性行为的影响第74-80页
     ·拟合粘弹性参数第77-78页
     ·蠕变柔量及延迟谱第78-80页
   ·加载速率对粘弹性行为的影响第80-84页
     ·拟合粘弹性参数第82-83页
     ·蠕变柔量及延迟谱第83-84页
   ·加载应变率对粘弹性行为的影响第84-88页
     ·拟合粘弹性参数第85-86页
     ·蠕变柔量及延迟谱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压入粘弹塑性响应唯象学特征方程第90-106页
   ·压入粘弹塑性模型及参数求解第90-95页
     ·压入粘弹塑性模型第90-92页
     ·塑性变形抗力求解第92-93页
     ·恒载荷蠕变粘弹性模型的重构第93-95页
   ·数据结果及讨论第95-104页
     ·PA12的塑性变形抗力第95-96页
     ·恒速率加载和卸载段的变形响应第96-99页
     ·连续刚度测试的变形响应第99-102页
     ·保载蠕变过程的变形响应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保载蠕变段粘弹性特征的跨尺度对比第106-122页
   ·宏观蠕变试验蠕变柔量及延迟谱的确定第106-107页
   ·不同加载方式下的蠕变试验第107-108页
   ·载荷位移曲线及粘弹性参数第108-114页
     ·压缩蠕变第108-110页
     ·柱形压头局部压入蠕变第110-112页
     ·微压入蠕变试验第112-113页
     ·拟合参数的对比分析第113-114页
   ·蠕变柔量及延迟谱第114-118页
     ·压缩蠕变第114-115页
     ·柱形压头局部压入蠕变第115页
     ·微压入蠕变第115-116页
     ·蠕变柔量及延迟谱的对比分析第116-118页
   ·蠕变位移速率和蠕变应变率第118-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22-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第142-144页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类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整体动力行为研究
下一篇:黏土矿物微观结构及其弹性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