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倒”“并”“也”的篇章语义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意外性语义场 | 第12-18页 |
·语义场理论的启迪 | 第12-13页 |
·意外性副词语义场 | 第13-16页 |
·篇章衔接理论的延展 | 第16-18页 |
·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意外类篇章衔接词研究 | 第18-19页 |
·“倒”的研究综述 | 第19页 |
·“并”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也”的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语料来源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副词“倒”的篇章语义分析 | 第23-39页 |
·前人观点概述 | 第23-24页 |
·“倒”的典型意义 | 第24-27页 |
·典型意义与个性意义的界定 | 第24-25页 |
·“倒”的典型意义分析 | 第25-27页 |
·“倒”的相反义 | 第27-32页 |
·显性相反义 | 第27-28页 |
·隐性相反义 | 第28-32页 |
·“倒”的相对义 | 第32-35页 |
·“倒”位于后项 | 第32-34页 |
·“倒”位于前项 | 第34-35页 |
·“倒”的让步义 | 第35-37页 |
·“倒”的让步义分析 | 第35-36页 |
·“倒”前后项语义关系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副词“并”的篇章语义分析 | 第39-52页 |
·前人观点概述 | 第39-40页 |
·“并”的典型意义 | 第40-45页 |
·“语气观”的弊端 | 第41页 |
·“并”的典型意义分析 | 第41-43页 |
·“并”句预设的表达形式 | 第43-45页 |
·“并”的申辩义 | 第45-48页 |
·与证实类等语气副词搭配 | 第46页 |
·与证实类动词搭配 | 第46-47页 |
·与实证类小句连用 | 第47-48页 |
·“并”的确认义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副词“也”的篇章语义分析 | 第52-63页 |
·前人观点概述 | 第52-53页 |
·“也”的典型意义 | 第53-58页 |
·关于主观性 | 第55-56页 |
·关于委婉语气 | 第56-58页 |
·“也”的辩驳义 | 第58-59页 |
·“也”的评价义 | 第59-60页 |
·“也”的让步义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倒”“并”“也”的篇章语义考察 | 第63-69页 |
·“倒”“并”“也”的语义相似性 | 第63-65页 |
·显性表达对比 | 第63-64页 |
·隐性表达对比 | 第64-65页 |
·“倒”“并”“也”的语义差异性 | 第65-67页 |
·“倒”的特异性——相对义 | 第65页 |
·“并”的申辩义与“也”的辩驳义 | 第65-66页 |
·“倒”与“也”的让步义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总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