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运营技术论文--公路运输安全技术论文

低流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特征及保障技术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研究成果第17-18页
第二章 低流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第18-32页
   ·低流量农村公路定义第18-19页
     ·国外低流量农村公路的定义第18页
     ·国内低流量农村公路的定义第18-19页
   ·低流量农村公路事故特征第19-26页
     ·事故类型第19-23页
     ·事故车辆车型特征第23-24页
     ·事故发生时间第24-25页
     ·事故发生路段第25-26页
   ·低流量农村公路交通安保工程存在的问题第26-31页
     ·安全改造资金不足第27页
     ·安保设施密度与强度不够第27-28页
     ·安保设施防护性能低第28-29页
     ·安保设施设置不合理第29页
     ·缺少路况提示标志第29-30页
     ·安保设施缺少养护,失修情况严重第30页
     ·交通安保设施没有形成安全防护体系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低流量农村公路交通特征第32-44页
   ·人的特征第32-35页
     ·驾驶员的特征第32-35页
     ·行人的特征第35页
   ·车辆的特征第35-37页
     ·动力的性能第36页
     ·制动性能第36页
     ·行驶稳定性第36-37页
   ·道路的特征第37-42页
     ·道路宽度第37-39页
     ·道路线形第39-41页
     ·路面情况第41-42页
   ·环境的特征第42-43页
     ·路侧环境第42页
     ·天气环境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限速值修正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第44-65页
   ·现有限速值模型第44-46页
   ·基于低流量农村公路安全特征的限速模型第46-53页
     ·驾驶员行车视距离的确定第46-47页
     ·驾驶员制动过程第47-52页
     ·基本限速模型计算第52-53页
   ·限速模型在临水临崖路段的应用第53-56页
   ·限速模型在弯道路段的应用第56-57页
   ·限速模型在陡坡路段的应用第57-58页
   ·基于速度控制理念的交通安保设施应用举例第58-64页
     ·设施选用原则第58-59页
     ·安全改造措施第59-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安全保障效益评价研究第65-70页
   ·成本指标第65-66页
   ·效益指标第66-68页
     ·直接效益第66-67页
     ·间接效益第67-68页
   ·效益成本比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结论第70-71页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区高速公路交织区、养护作业区安全容错能力提升技术
下一篇:山区公路安全保障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