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烟草病虫害论文

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7页
 1 烟草根黑腐病发生概况及发病症状第15页
 2 烟草根黑腐病为害病原菌第15-17页
   ·分类地位第15-16页
   ·病原菌特征第16-17页
   ·寄主范围第17页
   ·根串珠霉分离技术第17页
 3 病原菌致病性与寄主的抗病性第17-20页
   ·病原菌的生理分化第17-18页
   ·根串珠霉的生理分化研究第18-19页
   ·寄主的抗病性第19-20页
 4 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第20-22页
   ·原理第20-21页
   ·rDNA-ITS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第21-22页
     ·研究真菌种间亲缘关系第21页
     ·在植物病原真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第21-22页
     ·近似种和疑难种的分类鉴定第22页
     ·研究真菌分类和分化第22页
 5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22-26页
   ·生物遗传多样性第22-23页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23页
   ·遗传多样性测度指数第23-24页
     ·群体的基因多样性及基因分化系数(G_(ST))第23-24页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第24页
     ·Shannon多样性指数第24页
   ·ISSR标记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应用第24-26页
 6 我国根串珠霉研究现状第26-27页
前言第27-29页
第二章 烟草根黑腐病菌分离鉴定第29-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材料第29-30页
     ·病害样本第29页
     ·供试培养基第29-30页
     ·供试烟草第30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30页
   ·方法第30-32页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保存第30-31页
     ·烟苗培育第31页
     ·致病性测定第31页
     ·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第31页
     ·部分菌株的rDNA-ITS的扩增和序列分析第31-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40页
   ·烟草根黑腐病田间症状及病组织切片第32-33页
   ·烟草根黑腐病菌的病原形态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第33-34页
   ·菌株分离结果第34-35页
   ·参照菌株CBC-7和CBC-7'的形态特征第35-36页
   ·rDNA-ITS序列分析第36-37页
     ·病原菌DNA的提取及rDNA-ITS序列扩增结果第36页
     ·rDNA-ITS序列分析第36-37页
   ·病原菌鉴定结果第37页
   ·rDNA-ITS序列比对揭示的根串珠霉种内多样性第37-40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0-43页
第三章 烟草根黑腐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因子研究第43-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供试菌株第43页
   ·供试培养基第43页
   ·病原菌菌丝生长影响因子的测定第43-44页
     ·培养基的筛选第43页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与pH值测定第43-44页
     ·碳氮源利用第44页
   ·不同条件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4-45页
     ·温度与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4页
     ·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4页
     ·营养与pH值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4-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病原菌菌丝生长影响因子的测定第45-47页
     ·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5页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6页
     ·碳源、氮源对野生型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6-47页
   ·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7-49页
     ·温、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7-48页
     ·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8页
     ·营养条件和pH值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第48-49页
 3 讨论与结论第49-51页
第四章 烟草根黑腐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品种抗性差异研究第51-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材料第51页
     ·供试菌株第51页
     ·供试烟草品种第51页
     ·供试培养基第51页
   ·方法第51-52页
     ·不同菌株致病力分化第51-52页
     ·不同菌株致病力分化及品种室内抗性测定第52页
     ·统计分析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5页
   ·不同菌株致病力分化测定第52-53页
   ·烟草主栽品种抗性差异比较第53-54页
   ·烟草根黑腐病菌分离株形态大小比较及其与致病力的关联分析第54-55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5-57页
第五章 不同来源烟草根黑腐病菌形态多样性研究第57-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供试菌株第57页
   ·供试培养基第57页
   ·供试试剂第57页
   ·菌落形态和厚垣孢子特征第57-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61页
   ·不同菌株分群情况第58-59页
   ·野生型菌株所属群的菌落形态和厚垣孢子特征第59-60页
   ·变异型菌株所属群的菌落形态和厚垣孢子特征第60-6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61-63页
第六章 不同来源根串珠霉ISSR-PCR体系的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3-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材料第63-64页
     ·供试菌株第63-64页
     ·主要仪器、试剂及供试引物第64页
   ·方法第64-66页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第64页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建立第64-66页
     ·谱带的记录与数据分析第6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6-75页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第66-70页
     ·模板和引物浓度的优化第66-67页
     ·dNTP和Mg~(2+)浓度的优化第67-68页
     ·Taq DNA聚合酶浓度优化第68页
     ·各引物退火温度的优化和多态性引物筛选第68-69页
     ·ISSR-PCR扩增产物电泳时间的确定第69-70页
     ·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的建立第70页
   ·各引物扩增产物的检测第70-72页
   ·不同来源根串珠霉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第72-73页
   ·聚类分析第73-75页
 3 讨论与结论第75-77页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建立第75页
   ·不同来源根串珠霉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第75-77页
第七章 烟草根黑腐病菌侵染烟草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第77-8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7-78页
   ·供试菌株及供试烟草品种第77页
   ·试验仪器第77页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及烟苗培养和处理第77页
   ·显微观察方法第77页
   ·扫描电镜样品的脱水、置换处理及观察第77-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1页
   ·幼龄孢子侵染烟草根部表皮细胞形态观察第78-79页
   ·幼龄孢子侵染根毛形态观察第79-80页
   ·老龄孢子侵染烟株根部表皮细胞形态观察第80页
   ·厚垣孢子侵染烟株根部细胞形态观察第80-81页
 3 讨论与结论第81-83页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第83-85页
 1 主要研究结果第83-84页
 2 创新点第84页
 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承担的科研项目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谷实夜蛾唾液ATP水解酶介导番茄防御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