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5-21页 |
·研究缘起 | 第15-18页 |
·中学阶段是运动能力和锻炼行为发展的关键期 | 第15-17页 |
·青少年体育锻炼不足体质持续下降 | 第17页 |
·健康行为干预的需要 | 第17-18页 |
·核心概念与研究问题 | 第18-19页 |
·核心概念 | 第18-19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1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1-55页 |
·机制的哲学思考 | 第21-32页 |
·机制 | 第21-22页 |
·机制的构成与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发现机制的方法与推理策略 | 第23-25页 |
·机制研究的方法论考量 | 第25-32页 |
·基于机制视角的科学研究 | 第32-33页 |
·体育锻炼行为机制 | 第33-34页 |
·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视角与理论基础 | 第34-51页 |
·行为阶段理论与锻炼行为 | 第34-36页 |
·自我效能理论与锻炼行为 | 第36-40页 |
·自我决定动机理论与锻炼行为 | 第40-43页 |
·价值期望理论与锻炼行为 | 第43-45页 |
·行为生态学模型与锻炼行为 | 第45-51页 |
·国内锻炼行为研究的现状 | 第51-54页 |
·大学生群体锻炼行为的研究 | 第51-52页 |
·在职人群锻炼行为的研究 | 第52-53页 |
·青少年锻炼行为的研究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55-65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55页 |
·访谈设计 | 第55-58页 |
·专家访谈 | 第55-56页 |
·教师访谈 | 第56-57页 |
·学生及家长访谈 | 第57-58页 |
·问卷调查设计 | 第58-65页 |
·问卷的形成过程 | 第58-62页 |
·取样及分布 | 第62页 |
·施测程序 | 第62-63页 |
·缺失值处理与数据分析方法 | 第63-65页 |
第4章 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65-127页 |
·问卷的因素结构及信效度分析 | 第65-72页 |
·问卷的因素结构 | 第65-70页 |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70-72页 |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差异 | 第72-86页 |
·初中生锻炼行为的总体特征 | 第72-73页 |
·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性别特征与差异 | 第73-76页 |
·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年级特征与差异 | 第76-80页 |
·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学校类型特征与差异 | 第80-8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83-86页 |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与心理机制 | 第86-100页 |
·心理因素对锻炼行为的影响 | 第87-89页 |
·锻炼行为的心理机制 | 第89-9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97-100页 |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学校因素与学校环境机制 | 第100-112页 |
·学校因素对锻炼行为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锻炼行为的学校环境机制 | 第103-11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10-112页 |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与家庭环境机制 | 第112-123页 |
·家庭因素对锻炼行为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锻炼行为的家庭环境机制 | 第115-12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21-123页 |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初步验证 | 第123-127页 |
·验证数据来源 | 第123-124页 |
·锻炼行为心理机制的验证 | 第124-125页 |
·锻炼行为学校环境机制的验证 | 第125页 |
·锻炼行为家庭环境机制的验证 | 第125-127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第127-133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127-130页 |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3页 |
附录 | 第143-149页 |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 第143页 |
附录2 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 第143页 |
附录3 学生(家长)访谈提纲 | 第143-144页 |
附录4 问卷施测注意事项说明 | 第144页 |
附录5 初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 | 第144-149页 |
大道无形,大爱无声——后记 | 第149-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