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土壤砷污染及其危害 | 第12-15页 |
·土壤砷污染现状 | 第12页 |
·土壤-水稻系统中砷的形态及其分布 | 第12-14页 |
·砷对土壤生物、植物和人体的危害 | 第14-15页 |
·含铁材料在土壤砷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15-20页 |
·常用的含铁材料 | 第15页 |
·含铁材料的固砷效果 | 第15-17页 |
·含铁材料的固砷机理 | 第17-18页 |
·影响固砷效果的因素 | 第18-20页 |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含铁材料稳定土壤砷的效果比较 | 第23-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样品分析测定 | 第24-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含铁材料对水稻土pH值的影响 | 第25页 |
·含铁材料对土壤砷毒性浸出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含铁材料对土壤易溶态砷的影响 | 第26-27页 |
·含铁材料对水稻土铝型砷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含铁材料对水稻土铁型砷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含铁材料对土壤钙型砷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含铁材料对土壤残渣态砷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含铁材料固定土壤砷效果比较 | 第29-30页 |
·含铁材料稳定土壤砷的机理 | 第30-31页 |
·四种含铁材料稳定土壤砷作用的差异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外源铁控制水稻吸收和转运砷的效果 | 第32-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水稻盆栽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样品分析测定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外源铁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34页 |
·外源铁对水稻各器官总砷的影响 | 第34-35页 |
·外源铁对水稻各器官无机砷的影响 | 第35-36页 |
·外源铁对水稻中砷价态及分布的影响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外源铁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砷、铁迁移转运的影响 | 第40-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样品分析测定 | 第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外源铁对各时期土壤中活性砷、有效铁的影响 | 第41-43页 |
·外源铁对各时期土壤溶液中砷、铁的影响 | 第43-45页 |
·外源铁对根表铁膜中砷、铁的影响 | 第45-46页 |
·外源铁对水稻各器官中铁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土壤-水稻系统中砷的迁移转化 | 第47-48页 |
·土壤-水稻系统中铁的迁移转化 | 第48-49页 |
·土壤-水稻系统中砷、铁间的作用关系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外源铁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砷、铁形态的影响 | 第52-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试验方法 | 第53页 |
·样品分析测定 | 第53页 |
·数据分析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外源铁对各时期土壤砷形态的影响 | 第53-55页 |
·外源铁对各时期土壤铁形态的影响 | 第55-58页 |
·外源铁对各时期土壤毒性浸出砷的影响 | 第58-59页 |
·外源铁对成熟水稻根表铁膜中砷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水稻生长土壤、根表铁膜砷形态变化 | 第60-61页 |
·水稻生长期土壤铁形态的变化 | 第61页 |
·水稻种植各时期砷铁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外源铁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砷、铁价态的影响 | 第63-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试验材料 | 第63页 |
·试验方法 | 第63-64页 |
·样品分析测定 | 第64页 |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外源铁对各时期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64-65页 |
·外源铁对各时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 第65-66页 |
·外源铁对各时期土壤砷、铁价态的影响 | 第66-67页 |
·外源铁对各时期土壤溶液中砷、铁价态的影响 | 第67-69页 |
·讨论 | 第69-70页 |
·水稻生长期系统中砷价态的变化 | 第69页 |
·水稻生长期系统中铁价态的变化 | 第69页 |
·水稻生长期系统中砷、铁价态间的相互作用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研究结论 | 第71-73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73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