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导言第9-19页
 一、 研究意义第9-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16页
  (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第12-13页
  (二) 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第13-16页
 三、 研究设计第16-19页
  (一) 研究内容第16-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页
  (三) 研究创新第17-19页
第一章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提出第19-33页
 一、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现实问题第19-23页
 二、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理论问题第23-29页
 三、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时代问题第29-33页
第二章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第33-52页
 一、 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第33-39页
  (一) 价值第33-35页
  (二) 价值观第35-37页
  (三) 核心价值观第37-39页
 二、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第39-44页
 三、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特征第44-47页
  (一) 追求实现性第45页
  (二) 彰显先锋性第45-46页
  (三) 体现政治性第46-47页
 四、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功能第47-52页
  (一) 群体分野的重要依据第47-48页
  (二) 角色确立的重要基础第48-49页
  (三) 社会化的重要规范第49-52页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考察第52-80页
 一、 自觉度:理性认知的模糊第52-59页
  (一) 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第52-54页
  (二) 核心价值观的结构第54-56页
  (三)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第56-57页
  (四) 小结第57-59页
 二、 共识度:“成长”和“责任”互动第59-74页
  (一) 人生观:梦想照不进现实第60-63页
  (二) 道德观:传统文化的回归第63-65页
  (三) 社会观:对责任感的集中诉求第65-68页
  (四) 国族观:“偏激的愤青”与“观望的民众”第68-70页
  (五) 自然观:被遗忘的共识第70-71页
  (六) 小结第71-74页
 三、 契合度: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疏离第74-80页
  (一)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第74-76页
  (二)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度第76-78页
  (三) 小结第78-80页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生成机理第80-97页
 一、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基本内涵第80-83页
 二、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主体因素第83-88页
  (一) 知识系统第83-85页
  (二) 心理系统第85-87页
  (三) 信念系统第87-88页
 三、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关键环节第88-97页
  (一) 价值自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精神基础第88-91页
  (二) 价值共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内在机制第91-93页
  (三) 价值升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驱动力第93-97页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第97-114页
 一、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确立第97-98页
 二、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维转换第98-102页
  (一) 从“知识性”向“情感价值观”转变第98-99页
  (二) 从“散在性”向“核心性”转变第99-100页
  (三) 从“可塑性”向“生成性”转变第100-102页
 三、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法策略第102-106页
  (一) 理论教育的“生活化”转向第102-103页
  (二) 校园文化的“教育场”功能第103-104页
  (三) 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建设第104-105页
  (四) 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培养第105-106页
 四、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体制保障第106-114页
  (一)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政策保障第106-109页
  (二)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队伍建设第109-114页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凝练第114-129页
 一、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内容现状第114-116页
 二、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基本原则第116-122页
  (一) 兼顾社会要求和群体特色第117-118页
  (二) 兼顾核心主导和包容多样第118-119页
  (三) 兼顾历史品格和时代精神第119-120页
  (四) 兼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第120-122页
 三、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练的主要内容第122-129页
  (一) 信念为魂第122-124页
  (二) 品学为本第124-125页
  (三) 创新为要第125-127页
  (四) 家国为基第127-129页
结语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3页
后记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岸大学生招贴作品艺术形式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中国高速铁路公共定价的机制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