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轿车前副车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前言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副车架概述 | 第14-19页 |
·副车架及其结构 | 第14-15页 |
·副车架分类 | 第15-16页 |
·副车架功能 | 第16-17页 |
·副车架材料 | 第17-18页 |
·副车架制造工艺 | 第18-19页 |
·副车架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2章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23-31页 |
·引言 | 第23页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23-28页 |
·有限元法理论发展 | 第23-24页 |
·有限元法基本步骤 | 第24-26页 |
·常见单元 | 第26-28页 |
·本文中使用的建模软件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建立副车架的有限元模型 | 第31-45页 |
·引言 | 第31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基本步骤 | 第31-32页 |
·模型的几何清理 | 第32-36页 |
·模型的几何修复 | 第32-34页 |
·模型的几何简化 | 第34-36页 |
·单位制的确定及材料属性的赋予 | 第36-37页 |
·网格划分及质量检查 | 第37-40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37-38页 |
·网格质量 | 第38-40页 |
·连接关系的模拟与简化 | 第40-43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3页 |
·建立副车架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副车架结构静力分析 | 第45-53页 |
·引言 | 第45页 |
·静力分析 | 第45-47页 |
·静力分析理论基础 | 第45-46页 |
·静力分析大体步骤 | 第46-47页 |
·副车架静力分析 | 第47-52页 |
·约束及载荷的输入 | 第47-50页 |
·强度分析结果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副车架结构模态分析 | 第53-65页 |
·引言 | 第53页 |
·模态分析概述 | 第53-57页 |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54-56页 |
·模态分析提取方法 | 第56-57页 |
·副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57-63页 |
·副车架模态分析工况 | 第57页 |
·副车架模态分析结果 | 第57-61页 |
·模态分析数据计算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副车架结构疲劳分析 | 第65-75页 |
·引言 | 第65页 |
·疲劳破坏概述 | 第65-67页 |
·疲劳的原理及分类 | 第65-67页 |
·疲劳积累损伤理论 | 第67页 |
·S-N曲线 | 第67-68页 |
·副车架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 第68-7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导入 | 第69-70页 |
·材料S-N曲线的确定 | 第70-71页 |
·载荷谱 | 第71页 |
·副车架疲劳寿命分析结果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7章 副车架结构优化研究 | 第75-81页 |
·引言 | 第75页 |
·OptiStruct优化简介 | 第75-77页 |
·OptiStruct中的优化方法 | 第75-76页 |
·优化三要素 | 第76页 |
·优化步骤 | 第76-77页 |
·副车架的优化 | 第77-79页 |
·建立优化设计模型 | 第77-78页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优化后副车架结构的静强度验证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