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汽车悬架系统特性建模方法研究

前言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课题的提出第13-15页
   ·汽车悬架系统模型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第15-19页
   ·悬架K&C特性试验研究第19-22页
     ·悬架K&C特性综述第19-20页
     ·悬架K&C特性试验发展及现状第20-2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第22-25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第22-23页
     ·本文的结构第23-25页
第2章 基于修正Fancher模型的悬架承载模型研究第25-41页
   ·引言第25页
   ·汽车悬架承载特性描述第25-29页
   ·非线性迟滞承载特性模型基础第29-33页
     ·双线性恢复力模型第29-30页
     ·一阶微分方程模型第30页
     ·迹法模型第30-32页
     ·Fancher模型第32-33页
   ·悬架非线性迟滞承载特性建模方法第33-39页
     ·悬架承载特性建模的要求第33-34页
     ·悬架承载特性Fancher模型的改进第34-39页
   ·改进Fancher模型的仿真与试验验证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汽车悬架导向特性建模方法研究第41-57页
   ·引言第41-42页
   ·悬架K&C特性表征参数第42-45页
     ·反映车轮定位角的特性参数第42-44页
     ·反映悬架纵向和侧向运动的特性参数第44页
     ·反映车辆纵倾和侧倾的特性参数第44-45页
   ·悬架K&C特性参数对整车性能影响第45-48页
     ·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第45-46页
     ·整车动力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第46-48页
   ·悬架导向特性模型中K&C特性参数表征方法第48-51页
     ·MIRA导向特性的K&C特性参数第49页
     ·保时捷导向特性的K&C特性参数第49-50页
     ·ABD导向特性的K&C特性参数第50页
     ·GM导向特性的K&C特性参数第50-51页
   ·悬架导向特性模型的建模方法第51-55页
     ·基于侧倾中心的导向力模型第51-53页
     ·悬架K&C特性参数修正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4章 悬架系统特性模型参数获取方法研究及实现第57-69页
   ·引言第57页
   ·悬架K&C特性试验第57-60页
     ·悬架K&C特性试验的意义第57-58页
     ·悬架K&C特性试验台架第58页
     ·试验坐标系及动力学参数符号确定第58-60页
   ·悬架系统特性模型参数获取方法第60-64页
     ·特性参数刚度和迟滞获取方法第60页
     ·β参数确定第60-61页
     ·纵向力试验抗举升系数的计算第61-62页
     ·侧倾中心高度计算第62-64页
     ·多项式系数的计算第64页
   ·悬架系统特性参数获取方法的实现第64-68页
     ·GUI界面程序计算流程第65-66页
     ·数据处理的具体过程第66-67页
     ·Matlab/GUI界面编制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第69-73页
   ·全文总结第69-70页
   ·研究展望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ETTA国四LPG轿车车载OBD系统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某轿车前副车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