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交直流混联系统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无功优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无功补偿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交直流混联系统模型建立 | 第17-31页 |
2.1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概述 | 第17-18页 |
2.2 交直流混联系统潮流计算 | 第18-25页 |
2.2.1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20页 |
2.2.2 潮流计算方法 | 第20-25页 |
2.3 交直流混联系统无功功率分析 | 第25-28页 |
2.3.1 换流器无功功率消耗计算 | 第25页 |
2.3.2 换流站控制方式 | 第25-28页 |
2.4 交直流混联系统无功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2.4.1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28页 |
2.4.2 约束条件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变量转换法的改进内点法设计 | 第31-48页 |
3.1 内点法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流程 | 第31-37页 |
3.1.1 原-对偶内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1-34页 |
3.1.2 预测-校正内点法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3.1.3 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3.2 改进内点法的无功优化算法设计 | 第37-41页 |
3.2.1 电力系统内离散变量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3.2.2 变量转换法原理 | 第38-39页 |
3.2.3 基于变量转换法的预测-校正内点法无功优化步骤设计 | 第39-40页 |
3.2.4 算法编码的设计 | 第40-41页 |
3.3 交直流混联系统内网损微增率计算方法 | 第41-46页 |
3.3.1 网损微增率基本概念 | 第41-42页 |
3.3.2 交直流混联系统内的处理方法 | 第42-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系统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IEEE-14节点测试系统 | 第48-52页 |
4.2.1 IEEE-14节点测试系统模型 | 第48-49页 |
4.2.2 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 第49-52页 |
4.3 IEEE-30节点测试系统 | 第52-56页 |
4.3.1 IEEE-30节点测试系统模型 | 第52-53页 |
4.3.2 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 第53-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